第415章 打臉(第2/2頁)

這憶家國的第一句,大氣鋪開!

傅若金瞬間變了臉色……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香月樓二層廳堂,柳宗陽清朗的聲音傳入眾人耳中,旁邊的案幾上,葉塵刷刷刷的舉筆疾書,只這第一句詞出,便有許多人臉色變了些,有的凝神肅容,仔細等待下句,有的則皺起了眉頭,心頭泛起不好的感覺來。

在座眾人之中,對於柳宗陽和劉林軒來說,自然是希望葉塵擁有真才實學,前者是因為從柳家利益考慮,後者卻是因為其父親劉瑾瑜名聲。

但傅若金卻是因為有前幾日柳舫詩會上葉塵搶了他的風頭,而心生怨恨與嫉妒,所以今天才故意刁難葉塵。要知道,他前幾日提前得知戶部侍郎劉瑾瑜會參加柳舫詩會,特意待在屋中半個月時間,才精心雕琢出那首《秦淮晚眺》,以期望能夠受到劉瑾瑜的親睞,那樣的話對他來說將是人生一次大轉折,不說前途無量,但也大有前途。

實事上,當時在葉塵的《秦淮夜泊》出現之前,他的那首《秦淮晚眺》的確出了風頭,劉瑾瑜也給了很不錯的評語。可是緊接著葉塵的《秦淮夜泊》一出現,頓時使《秦淮晚眺》變得暗淡無光,劉瑾瑜很快就將他忘到了一邊。

這算是葉塵無意中壞了傅若金的好事,結了仇。而緊接著柳家又高俸聘請葉塵同為柳家子弟的客卿老師,這讓他感覺到了濃濃的威脅。

葉塵自柳舫詩會之後,行事低調,不與太多人來往,無懈可擊。但今晚這下確實是個好機會,傅若金之前在樓下看見葉塵也來時,只是想了想,立刻便做了決定,在他看來,葉塵就算不是抄別人的詩,但以其來到金陵一個月才寫了一首詩,那首秦淮夜泊也多半是之前精雕細琢了好多天才成型。可見葉塵是那種細工出慢活的性子。現場懷疑挑撥,出題讓他作一首詩詞,他便根本推不過去,再加上周圍這麽多的文人。俗話說文人相輕,你一個新來的,柳舫詩會上一首詩就蓋過所有人風頭,此後就什麽動靜都沒有,誰會真的服你?

然而,這第一句詞句的出現,傅若金已然明白,在他布局到最得意的時候,被反將一軍了。

太幹脆了。

縱然著眼點或許不同,但他已經感受到了這一點,葉塵這樣從容的態度,只能證明他在這方面不會有問題。第一句詞的出現,旁人都還來不及真正揣摩它,當然,單句頂多能說無可挑剔,也不能說好或不好,然而當片刻之後柳宗陽念出“小樓昨夜又東風”時,這詞句的最初輪廓,就已然出現在眾人眼前,大氣而瑰麗的氣象,隨著這詞句的成型,鋪展開去。

刷刷刷。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傅若金微微張著嘴,表情訝然,臉色僵硬的說不出話來。整個大廳都是一片靜寂的,有人在復讀這首詞,外面的喧鬧聲傳了進來。

如果說前幾日那首秦淮夜泊的是循序漸進,從平淡起手,以毫不令人感到突兀的高超手法拓開整個秦淮夜景的清逸雋永的大氣象,那麽眼前這首刺,便從起手就是毫不含糊的大開大闔,如同潑墨山水,狂草疾書,從一開始就用最瑰麗的筆調展開氣象。抒發了作者亡國家破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詞語言明凈、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淒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禦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展示在眾人眼前。

這大廳裏的氣氛變得有些肅然,葉塵最後落筆之後,安靜中有人嘆息出來:“好啊……”,廳堂那邊的香月樓花魁碧巧兒早已聽得眼中異彩漣漣,只是想起自己的身份,輕輕咬了咬下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