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李光睿之死(第2/2頁)

半個時辰之後,李光順找到由李光牧率領帶著一部分輜重糧草,正全力追向李光睿的近三萬夏州大軍。

李光順哭喪著臉說道:“五弟!大哥中了埋伏,他帶領的五千人馬已經全軍覆沒,而夏州也已經失陷。”

李光牧大吃一驚,大喝道:“二哥,你說什麽?”

……

……

李光順和李光牧合兵一處,開始鞏固他們之前已經吞並的黨項五氏,將這五氏和一些中小部落老人、小孩、女人及牛羊帳篷等物資聚集於一起,並且選擇新的部落地點,重新在橫山立足。只是半個月後,李光牧突然病死,李光順帶人清洗,殺了數十名夏州軍中將官,徹底坐穩了重新在橫山草原上建立部落的李氏族長。

同一時間,拓跋氏回到原來自己部落地點,並且大敗米擒氏殘軍,將米擒氏吞並。

下面數以百計的黨項中小部落一半左右選擇臣服於拓跋氏,另一半選擇臣服於李氏。衡山黨項諸部形成以拓跋氏和李氏兩強相爭的局面。而拓跋格魯和李光順先後向宋國朝廷派去使臣,宣布臣服於宋國。

在西北邊軍和西北宋國百姓,以及府州折家和麟州楊家看來,黨項人除了失去了夏州,實力被重創,徹底被壓縮在橫山草原之上之外,和以往沒有多大區別,橫山內部為了一些有限的資源,包括拓跋氏和李氏之間在內,各個部落大小內鬥不斷同時,偶爾也會有黨項部落因為糧食不夠吃或者眼饞漢人的村鎮的富庶,忍不住冒著被西北邊軍剿滅的風險跑出橫山打打草谷。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眼前,葉塵還在西北,坐鎮剛剛收服的夏州。等著將夏州城防和地方政務移交給新到來西北邊軍統帥和大宋皇帝陛下新任命的夏州知府。

葉塵來西北一次,又立下大功,將西北心腹大患——黨項八氏直接打殘。特別是大宋朝廷上到天子,下到西北邊軍都最為忌憚,陳兵近十萬的夏州李光睿直接被打殘,李光睿被殺,夏州收回,黨項李氏直接被打回五年前的原型,成為一個尋常黨項部落,重新在橫山荒原掙紮。

在這裏要說的是,不管是宋帝趙匡胤,亦或趙光義、趙普這些重臣,還是曹彬、高懷德、趙贊、李繼勛等軍中大佬,只要是真正懂兵之人,明白戰略要地重要性的人,都很清楚夏州地理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夏州位於黃河上遊、河套以西,土地肥沃,地饒五谷,尤宜稻麥,水草肥美,農牧兩宜,且有漢延、唐徠諸渠水利之便,宜屯宜墾。地接賀蘭,帶引黃河,地位沖要,是李光睿大本營和根基所在,也是他的糧米之倉。並且夏州附近的鹽州供應著整個西北甚至西域百分之十的食鹽,財源滾滾,是李光睿最強大的財力後盾。

此外,以夏州為中心,東北到府州、麟州,西南到環州、鎮戎,西到大河兩岸、賀蘭山下,北到河套九曲。也就是說夏州被收回,並不只是代表收回一州之地,這還包括夏州輻射之下的靈州、鹽州、定州、懷州、靜州、順州、勝州、會州已經或者遲早統統都會被西北邊軍依次收回,全部落入大宋手中。

所以,葉塵收回夏州,打殘黨項,將其壓縮在橫山荒原之中,所立功勛不亞於收服一國,甚至從難度上講比他收服吳越國的功勞還要大得多。

消息傳回開封之後,天子大喜,朝野震驚同賀的同時,和開封乃至整個大宋天下百姓一樣,竟然漸漸有些麻木的感覺。

甚至一些百姓已經認定只要葉塵出馬,就沒有打不贏的仗,收不回來的疆土。這一方面是因為葉塵在這短短不到兩年時間中一件件事跡實在是太過驚人,任何一人一生之中只要做到他所做這些事情中的一件,都足以讓其封為公侯,終身榮華富貴,名流千史,被大宋天子、百官和百姓視為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