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金陵城破(第2/2頁)

潘美道:“要想治愈其實也容易,只要諸公共為信誓,城破之日不妄殺一人,那麽我的病馬上就會好了。”

諸將這才恍然大悟,即令人擺設香案,共飲雞血酒,趙贊帶領眾將們指天發誓,破城之後,決不濫殺無辜,決不燒殺擄掠,決不驚擾民眾。潘美這才放了心,一躍而起,百病全無,著手部署攻城事宜。

四月二十八日,發起總攻的時間到了。隨著號角聲響起,宋軍擂鼓呐喊,千軍萬馬蟻擁蜂攢一般,從東、西、南三面向金陵城沖去。

宋軍攻城,華夏衛府新式投石車彈石如雨,箭矢如雲,無數架雲梯、飛鉤、拋車、沖車、軒車和轒辒車……把寬廣的金陵城墻當了戰場。

飆風迅雷,勢不可遏。守城唐軍人數不下十萬,且城高墻堅,再加上這幾天樓炎明派人到處宣傳蠱惑城中軍民說宋軍破城之後,便會屠城,使得本已軍心惶亂,人無鬥志的金陵軍民重新恢復一些士氣,大半天下來,宋軍死傷近三千人,卻是一直沒有攻上城頭。

宋軍後方,高架台上,潘美從戰場上收回目光,說道:“金陵本就是古都,再加上南唐建國近六十年,金陵城不斷加高加固,城內唐軍人數不下十萬,另有近百萬百姓,一國朝廷皇帝所在的京都,即使南唐軍隊再孱弱,本帥也沒有想過一兩天便能夠攻破。”

“不過,華夏衛府武器司提供的各種攻城器械極為犀利,按照本帥的估計最多半個月,金陵城必破。實在不行,用五天時間用來填護城河,十天時間秘密挖地道,便可挖到城下,用華夏衛府最為犀利的破城武器炸藥包炸塌一截城墻,以我軍的強悍相對唐軍的孱弱,失去城墻優勢,必可破城。”

“來人,傳我命令……”

潘美命令還沒有說出口,東面突然爆發出一聲沖天歡呼聲,緊接著他遠遠看見宋軍一面大旗插在南唐東城墻上,大旗上面寫著“趙”字。

“大帥!是趙將軍的人已經攻破東面城墻。”一名親兵眼神不錯,反應也很快,一臉喜色地說道。他卻沒有注意到自家大帥臉色有多難看。

“唯今之計,只要將樓炎明殺了或者生擒,才能壓趙贊一頭。”潘美神色抑郁,心中暗忖道。

半個時辰後,東城門被宋軍以華夏衛府提供新式撞門車撞開,趙贊麾下宋軍潮水般擁入城中。

兩個時辰後,四面城墻全部被越贊的人從內部打開,所有宋軍全部攻入城中。

唐將咼彥及馬誠信、馬誠俊兄弟率眾抵抗,與宋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但寡不敵眾,無異於螳臂當車,三人皆在激戰中死於非命。

……

……

尋常人眼中寶物是金銀玉器,各種寶石,但李煜眼中的寶物卻不是金銀珠玉,而是傳世孤本,寶典。自秦漢以來,中原一帶每有戰亂,士家大族紛紛南遷,典籍史冊也流落到江南一帶,李氏祖孫以舉國之力,傾資收儲,其成果可想而知,數十年間已收盡天下典章中的珍品、孤本。

孔子讀的“韋編三絕”的易經,那穿木簡的牛皮繩,都是孔子親自穿的。呂不韋、李斯、司馬相如的手稿,漢武帝的禦筆,司馬遷的《史記》定稿本,冠軍侯霍去病的請戰奏折,唐太宗親自臨摹的蘭亭序,王維、李白、白居易的手跡……

所以,李煜回到後官,第一時間便來到皇家藏書樓看了看,這是他祖孫三代,耗費五十多年,舉全國之力精心收藏的一萬多冊珍貴的圖書秘籍,是他們李氏苦心積累的傳世瑰寶,看著這每一冊、每一頁都堪稱無價之寶的珍貴之物,李煜心中血氣翻湧,他有心要下令一把火焚之,可思量再三,卻又不舍得付之一炬,只好作罷。

他又命人在殿前堆積木柴,潑上油膏。點燃起熊熊大火。他帶領著小周後等眾多後妃和子女,準備赴火自焚,一死了之。可是看看小周後等佳人麗姝梨花般的粉面嬌姿,想想自己剛剛過了四十歲的生日,正值盛年,又不甘心就此了結這年輕的生命,猶豫再三,與小周後抱頭痛哭一場,又回到深宮填詩作詞去了。

事到如今,活一時算一時,聽天由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