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大考(第2/2頁)

寇準雖然是葉塵的弟子,皇子趙德芳的師兄,但來到開封這兩年來深居淺出,從不與開封士子文人有所交際,所以雖然開封城中一些高官勛貴知道葉塵有一位少年弟子的存在,也有一些人知道寇準的名字,但除了羅耀順、曹瑋等與葉塵關系親密的人之外,其他人並沒有見過寇準,更不知道長什麽樣子。

所以寇準並不用擔心會有人認出自己的身份。葉塵也給賈憲有過交待,不可動用任何關系或者給考官打招呼,完全由寇準自己以普通貢生的身份去參加大考。

門後的照壁上,貼著布告,注明不同地域、不同來路的貢生,在什麽地方考試,又安排著吏人來引導。考生人數雖眾,卻一點也不見混亂。同鄉的貢生之間要互相作保,考試的地方也在一起。寇準上報的身份是開封本地人,與他其他參加考試的開封貢生一起,被分在一間國子監的大殿之中。

不過進門後,貢生們並不是立刻分流去各自的考試地點,而是被引到文廟大殿之前的廣場上。

知貢舉盧多遜,同知貢舉陶谷、徐鉉,領著其下一眾考官,立於大殿之前。祭拜大殿中所供奉孔子、墨子等至聖先師,這是開考之前,必須走過的流程。

聽著贊禮官的口令,與數千人一起拜倒,屏聲靜息的向著“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的孔聖人叩拜。

一拜,再拜。

幾乎所有的貢生緊張、期待,各種各樣的雜亂思緒,在一拜一起之間,為之一掃而空。

寇準重新站起來的時候,心中對葉塵的擔憂也暫時壓在心底深處,心中卻已經心如止水,再沒有一絲雜念。單這份心境就遠超同齡人。

參拜過至聖先師,國子監大殿前的廣場上排得有些雜亂擁擠的五千多貢生,頓時土崩瓦解一般的四散而去。在胥吏的引導下,前往自己所在的考場。

一張半新不舊的幾案,一張掉光了漆的圓凳,這就是寇準的位置。不知平日裏,國子監的學生用了多長時間,現在被擺了出來。整間偏殿中,屬於開封本地的四百多名鎖廳貢生,分配到的座位都是一水兒的破舊。

在幾案一角的貼了一張紙,上面有著寇準的姓名,同時還書有籍貫、年甲。就算是同名同姓,只要籍貫不同、歲數不同,就不會坐錯了位置。幾案邊還有個小桶,裏面的清水是為了磨墨而準備的。

這等周密的準備,所表現出來的組織水準。是無數年來歷朝歷代科考中一步步積累下來的經驗。

不過寇準現在並沒有多余的心力,去關注考試籌備工作。今科禮部試的考題,已經在國子監大門之前張榜而出。而其抄本,更被考官帶到了殿中,高高掛起在眾考生的眼前。

寇準掃了一眼經義的題目,果然難度不小。不過他事先已經有了心理準備,要從五千三百多人中挑選出三百人,如此高的淘汰率,試題的難度必然很高,這樣才能拉開名次距離,也讓考官易於評判高下。

從小桶中舀起一點清水磨好了墨,寇準張開剛剛發下來的草擬文字所用的紙張,開始向草稿紙上抄寫今次的考題。

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是可以由考生自己帶進來的,但文集、等書籍就不允許帶進考場。

進士科的考試長達一天一夜,但是大部分考生很少會快速交卷,基本上都是從淩晨一直考到點燈,這麽長的時間,中途當然可以吃飯。幾乎每一個考生都是帶著籃子,裝了筆墨紙硯和幹糧進來。但搜檢考生的士兵,也並沒有掰著炊餅,看看裏面藏沒藏著小紙條。

當今科考內容是經義文章和策論各占一半。完全是大宋建國初期由趙普和趙匡胤所定,比起原來的南唐、吳越、南漢以詩賦取士要務實合理得多。這樣的考試,只要沒有泄題,靠夾帶是做不了弊的。

寇準運筆如飛,筆跡工整的將題目全部抄寫了下來。二十五條經義出得雖然冷門,但對於寇準來說沒有太大的問題。而其中那道策論看過之後,也讓他放心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