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真無”道長(第2/2頁)

酒後二人各奔東西,自那以後,再也未曾謀面。直到建隆元年趙匡胤禪代登基,當上了皇帝。事後他突然想到,這一年是庚申年,以天幹對五行,慶辛為金,十二生肖申猴,正好為金猴,又恰恰是正月初四,正月建寅,寅為虎,豈不就是關中相遇的那個道士預言的“金猴虎頭四,真龍得其位嗎?”

趙匡胤這才知道,這位號稱“混沌”或“真無”的道士原來是世外高人,得道仙長。

幾十年來,趙匡胤不知多少次派人找尋他,卻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不僅蹤影全無,就連點聲息都沒有,真個成了地地道道的“真無”。前年葉塵來到大宋為官,他曾經派人查葉塵過往經歷,發現是一片空白,便懷疑過葉塵是否與這“真無”道士有什麽關聯。

不想,今日無意之中居然半路相逢,快三十年了,才見得一面,趙匡胤如何不喜出望外?

當下侍從們在樹蔭下擺了一張小幾,搬過酒壇,擺上酒碗,又擺上了五六樣現成的酒肴。趙匡胤與“真無”仍是席地而坐,自斟自飲,命侍從們遠遠地離開他們,趙匡胤要再一次感受一下當年窮愁不得志時朋友們之間那種真正的友誼。

兩個人也不多說話,各自倒了一大碗酒,一口氣倒進肚裏。再斟一碗,“真無”正要喝,趙匡胤卻笑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尋來全不費功夫。一別將二十載,道長仙蹤何處?”

“真無”隨手抓了塊幹鹵鹿脯,放在嘴裏咀嚼著,答道:“閑雲野鶴,四海為家,哪裏有個一定之處。”

趙匡胤又道:“當年仙長日出讖語,說道‘金猴虎頭四,真龍得其位’,後來果然應驗。道行高深,可見一斑,朕每思之,都敬服有加。”

“真無”又將那碗酒一飲而盡,哈哈笑道:“真命天子一生所遇,無論吉兇興廢,皆為天數。貧道那時也只能點到為止,不敢泄漏天機。”

趙匡胤又問道:“朕自登基以來,每以國事為重,朝夕惕怵,如履薄冰。也不知有何失德之處,朝政處置究竟如何,還請仙長賜教。”

“真無”連連擺手道:“貧道乃是山野之人,不問政事,豈敢妄一言朝政。”

趙匡胤懇切地說道:“正因為仙長乃山野高人,無求於朕,更不懼於朕,說的才是肺腑之言、真知灼見,今日務求不吝賜教。”

“真無”聽了這話,臉上的嬉笑之色一時散去,正色說道:“陛下臨國十四年,藩鎮歸化,境內大治,民無凍餒之憂,國有充廩之糧,也算是一代盛世了。朝廷之德政,陛下之仁恩,四海之民頌聲不絕,貧道已灌滿雙耳了。若說有缺失之處,貧道以為,朝廷為政過寬,乃為一失。幽燕仍在化外,不免終為缺憾。”

趙匡胤聽罷,頻頻點頭,十分感激地說道:“仙長針砭時事,真乃一言中的之高見,這也正是朕晝夜憂思之事。朕此生最大的遺憾,便是至今不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實現華夏一統。”

說到這裏,趙匡胤想起一事,略一猶豫之後,微微嘆口氣,小聲問道:“請仙長為朕決斷一事,不知可否?”

“真無”狀似無意看了一眼遠處第二輛馬車,一聲驚疑,失聲說道:“那第二輛馬車內為何人,身有狐媚邪異之氣息,當是禍國殃民之人,陛下切要遠離。”

趙匡胤聞言,不由心中一震,心想花蕊夫人有問題,葉塵早就給自己說過,之所以一直沒有動花蕊夫人,一方面是因為他當時聽信葉塵所言,不想打草驚蛇。另一方面他心底深處也是舍不得花蕊夫人這個絕世尤物。

不想如今被這“真無”道長隔著車廂,未見其面,便看出其“原型”。

“這‘真無’道長果然是得道高人。朕所問之事他定能算出。”趙匡胤心中暗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