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密見趙普(第2/2頁)

但葉塵豈會這樣做,豈會眼睜睜的看著趙光義的陰謀得逞?

靜靜躺在床上的葉塵腦子裏急速轉動著,所謂站在大宋整體大局考慮的想法只是在葉塵腦海中出現了很短時間,便被葉塵堅決拋擲一邊。這裏面除了趙匡胤對葉塵的確有知遇之恩的因素外,最主要的是,葉塵將原本歷史上趙光義所為和當世對趙光義的了解結合起來,很容易的便認清楚趙光義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心胸極度狹窄,睚眥必報,且心狠手辣。自己此時若是臣服於趙光義,後者必然會等坐穩了天子之位,然後到時機成熟之時,便會毫不猶豫的滅他葉家滿門。

所以,葉塵必須要將趙光義殺了,將小皇子趙德芳救出。

……

……

滿城俱素,一片縭白,猶如在七月酷暑天氣裏下了一場寒沁人骨的大雪,雪花紛紛揚揚散落在皇城四周,各處街巷民宅。不是真的雪,只是白色的布,白色的紙,白色的燈,白色的懸掛,白色的燈籠。

白茫茫一片真是幹凈,幹凈的人們將自己的悲傷與哭泣也都壓制在肺葉之中,生怕驚擾了這宋國十四年來最悲傷的一天。

皇帝陛下駕崩的消息傳出之後,京都百姓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人們往往如此,在一個人死後,才會想到他的好處。不論宋國的皇帝陛下是個什麽樣性情的人,但至少在他統治宋國地十多年間,宋國子民的日子,是自五代亂世以來以來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故而京都這些天多是悲聲。

皇帝在玉皇頂巔被魏王夥同華夏衛府刺殺司使白滄海刺殺,不管百姓是否真的相信,是否有懷疑,這就是趙光義想要告訴宋國百姓的真相,而至於真正的真相是什麽,或許要等幾年以後,才會逐漸揭開,像洪水一樣沖進宋國百姓的心裏。那些權貴們會再次利用宋國百姓的心怮,去尋求他們進一步的利益。

還不到舉國發喪的那一天,京都已經變成了一片白色的世界。

所有的人在習慣悲傷之後,都開始感覺到荒謬,無比驚才絕艷的皇帝陛下,胸中懷著一統天下偉大志業的陛下,怎麽可能就如此悄無聲息的逝去?不是不能接受皇帝陛下的離去,只是所有人似乎都無法接受這種離去的方式。

偉大的太祖皇帝逝去,迎接宋國的……將是什麽?

是動亂之後的崩潰?是平穩承襲之後的浴火重生?

因惶恐而尋求穩定,人心思定。絕大多數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崇政殿中地那把龍椅,迫切希望趙光義趕緊登基,穩定宋國地朝政。

不論是因為太後懿旨和陛下所謂的遺詔所帶來的名份上,還是從大臣們的觀感上來說,貌似理所言當然的該由晉王趙光義繼承皇位。然而前些天已經有謠言傳開,以致於眾所周知,皇帝陛下此行西巡祭天。最大的目的本來就是引蛇出動,而這條蛇就是晉王趙光義……

根本不用有人再繼續引導,便有不少人想到了什麽,想明白了什麽,卻什麽也不敢說。那些入宮哭靈的大臣們,遠遠看著扶著衣棺痛哭的晉王殿下,心頭都生出了無比的寒意與敬畏。

在官員之中流傳著那位年輕的祥符王葉塵似乎已經暗中潛入京都,只是沒有幾個人認為在當前形勢下,特別是晉王已經掌控了十萬禁軍和皇城、朝廷的前提下,祥符王葉塵還能夠擁有翻天的本領。在絕大多數人看來,祥符王若是不願意臣服於新的皇帝,那麽今後只能將姓名埋於黑暗之中,而大勢……已定。

……

……

按照趙氏皇族家鄉洛陽之地的舊俗,擺著一只黃銅盆,盆中燒著些市井人家用的紙錢。黃色的紙錢漸漸燒成一片灰燼,就像在預示著人生的無常,再如何風光無限的一生,最後也只不過會化成一蓬煙,一地灰。

晉王趙光義和宋皇後帶著小皇子趙德芳、永慶公主,以及花蕊夫人等皇帝的嬪妃跪在地上或悲痛,或迷茫,或無助,或裝腔的哭泣著。辛石跪在一邊,將這一切看在眼中,心想這些人中估計只有宋皇後和陛下一對兒女是情真意切的為陛下的逝去而傷心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