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兵敗如山倒(第2/2頁)

“這次騎兵損失很大,一萬騎兵只剩下一半了。”

……

……

石砰谷深處,四個營的步兵按祥符國特有的戰鬥組模式,以班為一組,手持長槍快弩,爬上了山,幾十個戰鬥組拉出長長的陣線,沿著山坡清剿過去。一方面近可能的賺些斬首之功,同時確保一些聰明的遼兵沒有翻山,而是藏在山中,等大軍撤退之後,僥幸逃走,成為漏網之魚。

天寒地凍,又有數千傷員,野外不便久待,楊繼業下令加快打掃戰場速度。遼兵不管死傷都補上一槍,各部醫護兵在戰場上忙碌著,尋找著還可能活著的祥符國傷員。

此時日頭偏西,楊繼業帶著親兵衛隊繼續巡視戰場,方才步兵長槍交戰的地方屍體層層疊疊,楊繼業想起當時的激烈,遼軍士兵在危急時爆發的戰力也是很強的,若非遼兵體力在這些天消磨大半,氣力難以堅持,自己一方損失還會增加一倍,而遼兵便也不會敗得那麽快。

這是祥符國步兵自訓練以快弩遠射,長槍近戰為主的戰陣打法之後,第一次大規模實戰,效果比預料中還要好。但楊繼業目睹整個過程,也發現幾處不足,或者還待完善的地方,比如長槍的長度若是能夠在略微加長之後,且又不影響士兵操槍的話,在對戰過程中,已方兵器便能夠搶在敵人兵器近身之前先刺死對方。

一些步兵小心的將祥符國士兵屍體擡起,在谷口邊擺成排,楊繼業粗粗數了一下,光是步兵這邊,就已經有兩千多具屍體和一千多名傷兵,還不包括騎兵的損失,騎兵的屍體散布很廣,一時還沒有集中到此處。楊繼業大體估計,這一戰已方損失不下六千。

遼兵留在戰場的屍體更多,交戰時的傷兵此時也大多被殺死,屍體順著長槍戰場往石砰谷中深處一路不絕,除了步兵大戰之處外,其他地方屍體相對更分散,楊繼業估算遼兵已經戰死的將在三萬五千左右,除去俘虜兩萬多人,翻山逃走,以及藏在山上的大體還有一萬多人,這些人此時必然已經筋疲力盡,沒有食物,楊繼業估計即使放任不管,在這天寒地凍野外,饑寒交迫,能夠活著逃回武州的恐怕也不會有多少。

兩邊山地上偶有喊殺和慘叫聲傳來,清剿的戰鬥還在繼續,楊繼業的命令是過了山頂便撤回。

夜幕降臨之前,清剿基本完成,又有成串的遼兵被從谷中深中和兩邊山上押出,看起來俘虜又多了兩千多人,而回來的士兵腰上紛紛又多掛著一些人頭。

戰場的鎧甲兵器都被收集起來,在空地上放著,軍中自上而下都有配備有軍法官,楊繼業又親自在這裏,所以斬首人頭也不用運回驗證,當場楊繼業便開始組織人手進行戰功登記。

今晚上已經來不及撤回,大軍便直接在石砰谷深處土蕃格納部留下房屋中休整一晚。谷口自然還會有人把守,四野到處點起了篝火,與夜空的滿天繁星交相輝映,也算是防止殘余潰兵逃竄。

傍晚的時候此戰最終戰果和損失已經出來——已確認斬殺遼兵三萬五千四百一八十三人,其中包括指揮使以上將官七十七人。生俘遼兵兩萬四千三百九十三人,其中包括指揮使以上將官六十四人。共繳獲遼軍制式鎧甲四千五十七副,精良山文甲十一副,鐵甲一千四百二十副,鎖子甲一千二百九十副,棉甲三千四百一十二副,其余刀槍等兵刃未統計,大致上萬;繳獲戰馬三萬兩千百三十二匹,全部帶有鞍具。

而祥符國損失騎兵陣亡三千二百七十三人,重傷二百三十六人,大部分可能無法搶救,也無法重新回到營伍,輕傷三百三十八人,大多性命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