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威逼宋國(第2/2頁)

自古以來,凡是天子大怒,身邊的人無不跪下去,所言都是“陛下息怒”。

趙德昭眼看眾臣都跪倒在自己腳下,特別是趙普也在其中,不由心情莫名的好了一些,但依然妝模作樣的嘆了口氣,說道:“朕失態了,實在是葉塵狗賊太過可惡。眾愛卿平聲吧!然後說說看,此事如何處理?”

因為借道給遼軍一事是趙普私自越過皇帝陛下與契丹蕭太後所商定,牽扯到權傾朝野宰相與陛下之間的鬥爭,所以一時間根本沒有人敢出班說話。

趙德昭見此,神色再次變得陰沉起來。眼神示意呂馀慶,後者明白皇帝的意思,正要了班說話,不料趙普面無表情的搶先出班說道:“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趙德昭心中冷哼一聲,面上卻是緊蹙眉頭,說道:“朕想這等無恥要求,自然是答應不得,但若不從,不免兵禍連結,因此不若趁著祥符剛剛與遼國打過一仗,國家軍力、國力損耗極大,揮師西進,先發制人。”

趙普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又問道:“既如此,那麽請問陛下,如今我大宋儲蓄賜與,已經備足了嗎?士卒甲仗,相比祥符國,又當如何,算是已經精利了嗎?”

趙德昭被問得一怔,頗有些惱羞成怒,強詞奪理地說道:“這些事,現在籌辦也不遲。”

曹彬站在武官首位,心中微微嘆息,搶在趙普說話之前,出班委婉地說道:“陛下,祥符國如果那麽容易打敗,葉塵如果那麽容易對付,早在前兩次早已滅了祥符國,何必等到今日?所以,祥符國之事,不若緩緩圖之。”

這一年多以來,先是為爭皇位,京都亂戰,後來潘美帶領數萬大軍叛變,經歷一場內戰,緊接著葉塵判出立國,西北兩次大戰慘敗,宋國卻是元氣大傷,國庫財政同樣緊張,再加上帝相之爭,讓宋國朝廷烏煙瘴氣,且直接影響到地方路、州、縣。趙德昭胸中,又何曾真有半分戰意?他若真想或者真敢派大軍攻打祥符國,早在一個多月前遼軍出兵的時候一起出兵了,又怎麽會等到現在。所以,剛才只是因為對葉塵恨之入骨,不過是一時沖動之言罷了,這時聽曹彬之話,那一點沖動,早已消於無形,但他一直懷疑曹彬和趙普走得很近,甚至暗中聯手妄圖把持朝政,將他架空。此時自然不會承認自己錯了。

事實上,宋國君臣始終沒有承認過祥符國的存在,更沒有與後者建交,可是事實就是事實,如今祥符國趁機派出使節敲詐勒索,與宋國敲定邊界,宋國君臣承不承認祥符國的存在,實際上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

……

慶州城,寒風蕭索,沙塵飄揚。

參知政事呂馀慶與慶州知州周發貴坐在一匹馬車上,閉目養神。呂馀慶一閉上眼晴,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崇政殿中最後確定由他前往慶州與祥符國使臣的情景。

因為曾經與趙普之間的仇怨,他成為朝中重臣之中皇帝陛下最為信任之人,事實上他也沒有讓趙德昭失望,在趙德昭的支持下,拉攏提拔了一些臣子在身後,雖然還遠無法和趙普對抗,但至少能夠在朝會上替皇帝撐撐臉面。那天他垂手站立在崇政殿上,聽皇帝說道:“卿往慶州,當不能失地辱國,但也斷不可輕啟邊釁,有負朕望。”

自己當時朗聲答道:“臣既為陛下之使者,必當據理力爭,若辱使命,臣當死在邊關,以報聖上之恩。”

此外,就在啟程之前,皇帝陛下又私下賜下欽差諭令和聖旨,賜予他擁有對西北兩路正四品官員罷免生殺之權。

呂馀慶豈能不明白皇帝的意思,那永興軍路葭州文武官員未經皇帝旨意便私自給遼軍借道,已經重重觸犯了皇帝的逆鱗,皇帝之意是想讓他找借口弄死葭州相關文武官員。甚至呂馀慶隱隱感覺在皇帝陛下心中這件事情或許比與祥符國談判還要重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