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財政危機(第2/2頁)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韓熙載和馬文韜各自負責的《祥符新聞》和《夏京快報》在這短短大半年時間,竟然各自盈利三十多萬兩銀子,這近七十萬兩銀子才算是稍解燃眉之急,但這些錢撥給銀州和府州戰後重建之後,卻已經剩余不了多少。

……

……

夏京政務殿,小朝會。

賈憲一臉疲憊,出班說道:“陛下,祥符錢莊借出去的錢最短還錢年限都是一年,眼前財政危機是等不了的。”

半年前,在葉塵授意之下,戶部開設了名為祥符錢莊的國有錢莊,有國庫支撐,在百姓眼中自然錢財多的數不勝數,且在報紙的宣傳之中提到是陛下為了鼓勵商業,決定把國庫的錢借給商戶們用來周轉,只要是有需要的商家,都可以拿著東西去抵押,給的都是現錢,不拖延,不耽擱,當時給的利息也不高。因為是朝廷開辦,且有葉塵良好的信譽擔保,商家紛紛抵押貸款。按照戶部最新統計計算結果表明,這半年以來,光是祥符錢莊的利息便可凈賺三百萬兩銀子。要知道這才半年時間,並且剛剛開始。

這也正恰恰是除了與遼軍一個多月戰爭所耗費原因之外眼前祥符國財政危機的主要原因——試想一下,光是利息便凈賺三百萬兩銀子,借出去的又有多少。這還是祥符國自己發行銅幣、銀幣和金幣,其中平均下來,每發行一兩銀子面值,實際上所需銀子只有三錢左右。否則即使是祥符錢莊也難以支撐。可問題是,所借銀子還錢期限基本上都是一年為期,還沒有到還本錢的時候。

葉塵皺眉說道:“戶部都有何對策?”

賈憲立刻道:“回稟陛下,臣帶領戶部上下想了各種辦法,在短短十數天中最多籌集一百萬兩銀子,三百萬兩銀子除了鑄幣發行之外,實在太難。”

葉塵來自後世,豈能不懂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道理,他早在大半年鑄幣司能夠鑄造出銀幣的時候,便給賈憲說過,要根據市場貨幣流通速度(就是一定時期內一張鈔票的轉手次數)和價格水平,以及國家人口等因素控制銅幣、銀幣和金幣的發行量。當時賈憲等戶部官員可以說是似懂非懂,但因為是葉塵所說,便嚴格遵守。

葉塵搖了搖頭,毫不猶豫地說道:“不行,貨幣不能隨意發行。並且開了此例,以後朝廷一缺錢便發行貨幣,後果不堪設想。”

話音落定,半晌沒有人回音,有少部分人若有所思,或者欲言又止,葉塵如此堅決,且說的如此嚴重,眾臣其實並不是很明白。目光掃過全場,葉塵便知道眾臣並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

最終還是馬文韜率先說道:“臣等愚鈍,請還請陛下解惑。”

葉塵想了好一會,組織了一下語言,確保眾人能夠聽得懂,才說道:“解釋這個道理之前,朕先帶領眾卿分析一下貨幣的起源。眾所周知,自古以來,沒有誰能夠完全自給自足,必須用自己多余的財物,換取不足的東西,也就是以物易物。損有余,補不足,天之道也。甚至如今在一些農村裏面,一些少數異族之間,以物換物依然常見,家裏的日用多有交換而來,用雞蛋換米,用多余的糧食換鹽,用肉換布,等等,可以說並不少見。”

“但是,以物易物,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合適的交換對象,比如我缺的是鹽,多的是肉,你缺的是木頭,多的是糧食,兩個人沒辦法交換。或許三人交換,甚至多人交換,也許能達成目標。但這樣一來,往往就會因為對手手上貨品的價值不能達成一致,而無法成功。參與進來的人越多,達成協議的可能就越小。就像一根鐵鏈,只要中間一個環節斷了。那整條鏈子都作廢了。”

“所以,為了讓更加復雜的交換能夠順利完成,便有了一種特殊的商品——錢,作為中間的環節,用貨換錢,再用錢換物就行了。因此,錢也可以稱之為一般等價物,也稱衡貨,衡量商品價格的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