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四萬俘虜的處理(第2/2頁)

最後,經過祥符國君臣商議,將他們分成四部分去做苦力——三岔谷的金礦、巫石山眼看著就要開發的鐵礦和煤礦,以及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還有五百多萬畝良田需要開墾。

要知道,因為葉塵的堅持,祥符國不許無償征調勞役,朝廷讓百姓做任何事情,包括打仗時運送糧草都要發報酬,更不用說開礦和開墾良田,這些事情需要付出的錢財多年積累下來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戶部最新預計,這四萬多俘虜利用得好,每年至少可以為祥符國財政省下近一百萬兩銀子。

……

……

喻文最近很忙,因為裝備生產基地鋼鐵的研發有了很大的進展,這自然是值得整個祥符國都慶賀的事情,但隨之而來帶來的便是一大堆的事情。

首先當然是要燒制耐火磚,然後在水流湍急的地方選爐址,建造鐵爐。耗時一個月的時間,一個六人高的豎爐,用耐火磚砌成,橢圓型,十圍粗左右,煙囪高聳入雲。旁邊爐子稍小,謂之平爐,中間用耐火磚砌成磚格以為蓄熱室,煙囪處用生鐵做了引風機,和豎爐平爐一樣,皆用水車鼓風。平爐鑄槽邊又有水塔,做一工具控制水的快慢,以冷卻鐵水。在爐邊又有旋梯,可以靠近觀火。

立國之始,葉塵便將生鐵煉鋼技術告訴過裝備生產基地的大匠,一年時間過去,終於有了大的突破。最近這一個月的時間已經建了五座高爐,慢慢總結經驗,形成可以參照的科研書面成果。同時,葉塵還讓人嘗試把泥碳燒成焦碳。

在最開始的時候,雖然人力不愁,但是耐火磚的燒制,水車的制造都費了生產基地很大的人力和財力。

但最開始建造的五個高爐,最後竟然塌掉了四座,還有一座也不如人意,燒出來的那都不能叫生鐵。若不是這個法子是由偉大的皇帝陛下所提,這些個大匠真會懷疑此法的思路有問題。

一年時間的堅持,無數次的試驗、總結、計算、研究,總算是工夫不負有心人,亦或是在這個時代在煉鐵方面本身就有不錯的基礎。在石砰谷大戰前的一天,第一爐生鐵出爐了,一爐就煉出了四五噸,然後在平爐用焦碳再分開一煉,終於將鋼煉了出來。

只不過這種法子耗費原鐵和煤炭不在少數,祥符國內一時間竟然找不到如此大的鐵礦和煤炭,從宋、遼兩國進口,那更不可能。葉塵回憶自己腦子裏面存有的地理知識,想了好幾天,對照著古今地圖,終於想起在巫石山中擁有一個大型鐵礦和好多個煤礦。所以才有了徐鉉和唐興武與宋國呂馀慶談判所簽訂的不平等劃界條約,將巫石山從宋國手中威逼誆騙而來。

巫石山到手之後,葉塵下令以最快的速度在巫石山面朝宋國的兩個入山關口處建立了軍寨,各自派了一個旅的駐兵。宋人雖然不滿,但依然沒有引起重視。

如今過了上元節,軍樞部裝備部在政事堂工部的協助下,動用各種力量,從全國高俸雇傭了五百名鐵匠,再經過裝備生產基地大匠的半個月的培訓之後,便被軍樞部裝備部副部長呂萬全帶領著,攜帶大批工具前往巫石山。

按照葉塵的指示,巫石山中將建立一個祥符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

……

……

天定二年正月二十八日,祥符國召開小朝會,喻文帶著首批用純鋼打造的一件農具和兵器進了宮,來找葉塵復命。

政務殿中,喻文一一呈上鋼制的農具和當世普遍使用的鐵制農具,然後讓人現場演示了一番,韓熙載、張泊、馬文韜等人更是親手試了一下。

張泊手中拿著一把鋤頭,漬漬稱奇,說道:“這種農具比當世百姓所用之農具真不知輕多少,而且看起來更為耐用。”

葉塵微微一笑,沒有說話,結果他自然早已知道,今日讓喻文於小朝會上演示,只不過是朝中重臣明白鋼的重要性。若說鋼鐵在民事方面的好處讓張泊、韓熙載和馬文韜等文臣激動不已,那接下來便輪到楊繼業等武將大開眼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