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異常(第2/2頁)

不過,快到中午的時候,前方的探馬突然傳來不好的消息——五裏外的一條谷道上堆滿了亂石與樹木;道路上還發現布了許許多多的木釘,長達一裏。但讓人奇怪的是,附近並沒有發現任何埋伏。

楊繼業立即停下了大軍,讓唐興武帶著一幫行軍參謀取出地圖分析起來,讓人很頭痛,被破壞的道路算得上是必經之路,若要繞行,須得多走上三十多裏。

楊繼業猶疑起來。

“你們確信不曾發覺敵軍埋伏?”黃東秋喝問著探馬。

“回稟軍團長,卑職們仔細查了那谷道旁兩裏之內的範圍,的確不曾發現敵軍。”探馬心中有些不滿,但在回答中卻沒有流露出來。能夠被派出去做探馬的,都至少是一級士官,個個都很精幹。黃東秋明顯的不信任,雖然是下位者,也會略覺不快。

“知道了。再探!”

“是。”探馬朝著楊繼業與黃東秋敬了一禮,轉身策馬離去。

黃東秋轉身對楊繼業說道:“大帥,這多半是敵軍滯敵之計。否則豈會只壞道路而無伏兵?我軍不必理會,著先鋒開道便是。”

“若是如此,敵軍遲滯吾軍,又有何用?”楊繼業反問道。

黃東秋想了一下說道:“若是沒有埋伏,自是為了多些時間準備守城。若是有埋伏,多半是想通過此手段控制我們行軍速度,讓我們在一定的時間內,出現在他們預訂的埋伏地點。”

黃東秋在投誠祥符國之前,便已經是宋國西北邊軍中廂都指揮使,從三品的高級將領,麾下統領上萬大軍多年。嚴格意義上說,除了楊繼業之外,黃東秋是葉塵麾下諸將中統領上萬大軍,且在大規模作戰中經驗最為豐富的一個。他此時的判斷不得不說很有說服力。楊繼業默然,轉頭去看身邊的唐興武和行軍參謀們,唐興武和參謀們判斷黃東秋大同小異,但卻也沒有人主張繞道而行。顯然,祥符國西征軍內的將校們普遍對小小涼州軍隊持著蔑視的態度,認為不值得為了這一點點伎倆便繞道三十裏。這種心態連楊繼業也不能例外,只不過他心中更加謹慎而已。

“全軍姑且緩緩前行,等待特戰營探子回來之後再做定奪。”楊繼業最後說道。特種大隊探子在戰場上潛入敵縱深內的偵察能力非常強,這一點在年前與遼國大戰中已經有了充分的證明。

……

……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長約一千八百多裏,寬數裏至近百裏不等,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故稱河西走廊。從東至西依次是蘭州、涼州、甘州、肅州、瓜州、沙州。

地處河西走廊靠東部的涼州大部分地區,因為處於祁連山系,走廊內雖然適於騎兵馳騁的戈壁草原,但兩邊形勢高突、由黃土覆蓋的梁狀山地,山梁寬廣,溝谷深陡。既有風沙草原的千裏不毛之荒涼,又有溝谷森林的土山柏林,溪谷相接,卻是極為適合藏兵,而且找到一處能夠藏住數萬大軍的地方也不困難。

唐興武親自來到被堆滿了亂石與樹木和布了許許多多的木釘的谷道查看,探子眼光很準,長度的確是大約一裏,並且這個谷道,卻既不見得多險要,亦並非伏兵的好處所。谷道兩旁的山丘光禿禿的,除了一些怪石外,滿目的黃土上只有一些稀稀落落的樹樁,登高而眺望,方圓數裏一覽無疑。

唐興武自是猜到楊繼業特意命令他來觀察敵情之意。故此不免加倍小心,又下令部下細細搜索,每一處有懷疑的地方,他都不敢放過。如此折騰了有兩刻鐘之久,卻還是一無所獲。

唐興武心中隱隱感覺到有點不平常,不敢拖延,急馳而回,向楊繼業如實稟報。

楊繼業聽到唐興武的報告,這才終於放下心來。他怕耽誤太久,一面命令全軍就地休息,喝水吃幹糧,一面又特意調了一個營去協助前鋒部隊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