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瓜州張家(第2/2頁)

……

……

半個時辰之後,端木仲仁起身,向那位神秘的張三省笑道:“曹雪飛已經注意到了老夫,行止難免為人所注意,就不親自送三省離開了。”

“端木老師太客氣了,學生就不打擾了,端木老師所言之事,在下自會告知家父,並全力促成此事。”張三省起身還禮,笑容滿面。他三十左右歲年紀,白面微須,一表人才,只是看著有些軟弱。

“坐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四方獷犴,卻通好而求和;八表來賓,列階前而拜舞。北方獫狁,款少駿之駃蹄;南土蕃渾,獻昆崗之白璧。河西淪落百余年,路阻蕭關雁信稀。賴得將軍開舊路,一振雄名天下知!將軍者,張義潮大將軍是也。今祥符國大軍西征,未嘗不是秉承張大將軍遺志。此事若成,便是造福我西域數百萬漢人,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昔年,張義潮將軍振臂一揮,群起響應,西域重回漢家手中,這是不世之功。今日,希望張老先生能振令祖之余烈,再舉義旗,則老夫感激,西域數百萬漢人感激,就是令祖張義潮大將軍,也會含笑九泉的。”

張三省聽他吟起贊頌自家先祖的詩句,提到自家先祖的名字,不禁挺了挺腰杆兒,臉上露出自豪的神色,他聽端木仲仁說完,向他重重一抱拳,激動地道:“老師放心,回去之後學生一定竭盡所能,不辱使命。”

端木仲仁也肅容道:“老夫先祝三省旗開得勝、馬到功成!”

張三省又向他抱了抱拳,隨著羊舒急急行去。

唐末安史之亂後,吐蕃乘亂攻占河西、隴右。建中二年沙州陷於吐蕃。

大中二年,張議潮率眾組成歸義軍驅逐吐蕃收復瓜州,沙州等地;並遣使者高進達等表函前往長安。大中四年,張議潮率眾收復西州。大中五年,先後收復沙州(今敦煌)、瓜州(今安西)、伊州(今哈密)、西州(今吐魯番)、河州(今臨夏)、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蘭州、鄯州(今青海樂都)、廓州(今青海化隆)、岷州(今甘肅岷縣)等十一州,派遣兄長張議潭攜版圖戶籍入朝,唐宣宗遂賜詔任張議潮為沙州防禦使。鹹通二年,張議潮收復涼州。鹹通八年,張議潮入朝,敕封河西十一州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兼禦史大夫、河西萬戶侯。

這張三省便是大名鼎鼎的張義潮的後人,張公承奉稱王時,敦煌長史、金山國吏部尚書曹仁貴自稱歸義軍節度兵馬留後使,確立了曹家在沙州的統治地位,與張承奉共同統治沙州。從那時起,張義潮的後人便只是名義上的金山王,而曹仁貴則是實際上的金山王。

此後,曹家勢力一步步擴張、穩定,直到從架空到取代張氏後人,成為金山國不管名義上還是實際上的真正掌舵人,張家後人則漸漸淪落為遊離於瓜州和沙洲權力核心之外的一個大家族。然而,張家畢竟是歸義軍的創始人,盡管喪失了實際權力,但是張家在瓜、沙二州,乃至整個西域漢人心中威望無人能夠替代,即使是如今的歸義軍,張家也依然是精神領袖。

若是在平時,張家已很難對歸義軍產生什麽影響,但是這並不包括特殊時期。比如:瓜、沙二州內憂外患,人心不穩,曹家不能給沙州帶來和平與希望,相反會帶來毀滅和死亡,權貴豪門世家需要一個新的代言人,這個人得有資格與曹家叫板的時候。

其實按照葉塵的想法,並沒有想過讓端木仲仁在楊繼業攻打河西走廊諸州時發揮作用,主要是打下整個河西走廊之後,才是端木仲仁發揮大作用的時候。

端木仲仁是西域大儒,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收徒授業,傳遞教化,使得端木仲仁成為一個很實際、也很懂得變能的人,他不止有才,而且是個幹吏,絕沒有中原一些博鴻儒的臭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