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朱雀渡河(第2/2頁)

在距離吐蕃大軍大約兩裏,一片平坦鹽堿地的一個坡度很小的坡地上,鄧崇軒下令大軍停了下來。此時他們已經可以很清楚地看見兩裏以外的吐蕃騎兵,吐蕃大軍同樣也占據著一塊小坡地——這些所謂的“坡地”,對於騎兵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但是兩軍交戰之時,任何一點點的有利因素,雙方將領都不願意放棄。鄧崇軒越加感覺到格旺多傑身邊的神秘人很不簡單。

吐蕃大軍的陣形寬度同樣的綿延數裏,黑壓壓的,如一條長蛇一般,盤亙朱雀軍團的前方,人數明顯至少比朱雀軍團要多一倍左右,大約兩萬至三萬騎之間。但人數雖少,可是朱雀軍團將士沒有絲毫的害怕,反而充滿了滔天戰意。

不過,並沒有看到格旺多傑的帥旗。

……

……

此時,雙方開始了短暫的對峙。

兩邊的將領都利用這個時間觀察著自己對面的敵人,而士兵們則抓緊時間完成最後的戰鬥準備。

這裏要說的是,祥符國自第二次軍隊改革之後,便將原本只有玄武軍團有一個重騎兵旅改成了九大軍團各有一個重騎兵營。當然,這個重騎兵營在很多情況下也是處於輕騎兵狀態。

此時朱雀軍團這兩個騎兵旅共計一萬騎兵中同樣有一個重騎兵營,此時他們在工兵營的士兵幫助下,在披掛重甲的余下部分——為了節省馬力與體力,他們事先只是穿好身甲,披膊、臂護、垂緣、膝裙等部分,以及宵、兜鑒、面具都要臨時披戴,戰馬的馬甲則在上次休息整頓隊形時已經披好。然後,在工兵營的幫助下,重騎兵們被一個個扶上他們的戰馬。

工兵營在騎兵沖鋒大戰之前幫助重騎兵披甲上馬,這可不是鄧崇軒臨時下的命令,而是在祥符國軍樞部頒發的作戰條令中早有規定說明。

吐蕃大軍並沒有趁勢發動進攻,一直到看到祥符國大軍停下來之前,他們甚至都沒有騎上自己的戰馬,這是因為他們的士兵上馬之前,也需要檢查自己的兵器、裝備。

寇準尚不明白,但鄧崇軒和王超卻是知道這代表著眼前這些吐蕃騎兵是郢成藺逋叱的直系騎兵,所表現出的是“精銳”的氣息。他們看過安全部的探子打探到的數不清的報告,不論是吐蕃,還是遼軍,亦或是宋軍,只要是身經百戰、真正的精銳騎兵,無論面對著什麽樣的對手,都總是能保持著從容不迫。

王超低聲向寇準解釋了一下,寇準多謝過王超之後,擡頭看了看天空,天陰沉沉的壓著頭頂上,空氣中一點風都沒有,他仿佛這才意識到天氣的悶熱,而鄧崇軒給他找到的身上那珍貴的犀甲雖不如將士的鐵甲沉重,卻也遠不如絲綢織成的袍子舒適,他不由得抹了把額角的汗,到此時此刻,他才發現雖然他已經在用最大的毅力控制自己心態,不讓自己緊張,但是事到臨頭,還是有些緊張。他卻不知道,鄧崇軒和王超對於他表現給於了很高的評價。自古以來,未經戰事的文官在真正上戰場的那一刻醜態畢露的比比皆是,這其中不乏名流千史的名臣。

寇準深吸一口氣,將自己心中的緊張強行壓下,向鄧崇軒的中軍將旗所在看去,由四輛戰車及數十騎手摯各色令旗的傳令兵組成他的指揮系統。在這些頗費周折才運過河的戰車上面,除了有指揮作戰的五色令旗外,還有幾面大鼓、以及鈕、角等物——這些都象征著戰場上的指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