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大旱之年(第2/2頁)

寇準似笑非笑,說道:“不想高相對大陸勢力如此了解,看來你們小隋國這數百年一直沒有放棄過殺回大陸復國的願望。”

高正斯說道:“若非吾皇昏庸軟弱,早在二十多年前,大陸五代亂世之時,老夫便帶人殺回大陸了。”

寇準說道:“不想高相擁有飛鴻之志,吾皇朝堂之上正缺高相這般人才,高相若是願意,在下可代為引見。”

高正斯說道:“開國功臣正是吾輩畢生所願。”

……

……

李明軒神色沉重,眉頭緊蹙,如今已經是六月末了,比起往年今年實在是太過酷熱。此時他走在皇宮之中,雖然沒外宮外蟬鳴聲讓人心浮氣躁,但迎面吹來的穿堂風竟然都是熱哄哄的。

天上的一點雲翳都不見,熱辣辣的陽光毫無遮擋的直曬到地面上,從殿閣頂上的琉璃瓦反射下了的陽光,眩得兩眼發花。

前幾天呂馀慶替宋帝去東郊祈雨顯然又是白費了功夫。

今年氣候幹旱。尤其是宋國西北秦鳳路和關中、河東,都接連上報旱情,這已經包含如今宋國近三分之一的國土。

中原一帶旱情同樣嚴重,今冬就沒怎麽下雪,幸好春天的幾場透雨讓地裏的莊稼不至於絕收。不過夏收之後,雨水又沒了,兩個月滴雨未見,莫說很多湖泊幹得底朝天,就是黃河水也縮減的能夠看到河對面人長什麽樣,且最深處已經低得只有三尺余。

本來是要休養生息,囤積武備,現在看來國庫不但不增,為了不讓受災百姓死得太多,多半還要拿出一些糧食。

所以,剛剛經歷裂國之痛的宋國朝廷為此事又一個個愁得不行。趙德昭已經摔碎了不少東西,若非是皇後李思煙懷了龍子,且趙德昭很聽皇後的話,不知道又杖斃了多少太監宮女。唯一可以慶幸的,就是夏糧早就收入倉中,且江淮之地和川蜀乃大豐之年,否則朝廷連年中原、關中和河北發生饑荒時救災的糧食都拿不出來。就這種情況之下趙德昭甚至都數次瘋狂的提出要發兵南下,收回江南。若非是李明軒、呂馀慶和李繼勛等人苦苦勸阻,宋國頃刻之間便有亡國之危。

為了讓可能發生的旱災規模盡可能小一些,在李明軒的建議之下,昨日趙德昭接連下詔:“凡河上諸水硙、碾、碓有妨灌溉民田者,以違制論,官司縱容亦如之”,為了灌溉田地,一點水都不能再浪費了,連水力驅動的石磨。碾子和水碓都不給使用。否則就是違制——違逆聖旨,這個罪名可足夠重了——而且官員若是縱容不理,亦是同罪。

同時,為了讓汴河保持通航,汴口兩月內開放了六次,湧進來的黃河水不僅讓汴河水位恢復到五尺定深,同時湧進來的泥沙,也順便將河口到開封的這一段河床又擡高了近半尺。汴河中行駛的綱船竟比兩岸的屋頂高,這屋上行船的情況越發的變得嚴重。

汴河還是小事,只要加高堤壩,保持通航,就不會有太大問題。最讓人的頭疼的,就是旱災之後的災情。自古以來,旱災往往與蝗災同時發生,夏季大旱,秋天多半會有蝗災。就算今年沒有,來年也必會發生。到那個時候,饑荒恐怕就難免了,而宋國上下常平倉中的糧食被幾次大戰消耗之後,壓根還沒有補上。

京城附近的京東和京西兩路還好,因為靠著京城,常平倉的情況由他李明軒直接掌握,每過幾天便派人去檢查一次,至少要能夠保證京城糧食的穩定供給,否則連京師都缺糧,若是再出現饑荒,先不說救災的問題,人心就亂了。

只是西北秦鳳路、永興軍路和與河東路就麻煩了,這兩年來為對抗祥符國,西北邊軍增兵十萬,糧草全靠這三路提供,且打了數次大仗,使得這三路官倉消耗一空,本來想著依靠這次秋收填補,誰知道這兩路都出現了旱災。

正心情沉重的思忖著,李明軒腳步一停,已經到了崇政殿的殿門前,讓閣門官入內稟報了,趙德昭立刻便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