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黨進投降

接下來幾天,室肪很快地動用一些秘密渠道,開始向暴熊輸送少量的武器裝備。甲胄沒有,這個東西便是在遼國,也是做不到全軍裝備,非精銳也很難擁有盔甲,多穿一身皮甲而已,像祥符國這樣不遺余力地武裝軍隊,遼國的財力並不足以應付,不過弓弩倒是很大方地給了不少。

……

……

十一月十九日,在黃東秋帶領黑狼、白狼和折蘭三大軍團,兵分三路兵圍慶州半個月後,慶州城內糧草枯竭,黃東秋派使者勸降,黨進提出要面見葉塵,否則玉石俱焚。黃東秋用海東青將消息送到夏京,葉塵沒有過多猶豫,便帶領一萬天衛軍團和一千影衛,禦駕親征,來到了宋軍永興軍路慶州城外。

一番信使來往,葉塵答應了黨進提出了七個要求。以葉塵如今在天下人心目中的信譽,他說出的話,做出的保證那便是一言九鼎,黨進立刻便下令開城門,率領城內七萬僅存的西北邊軍精銳向葉塵投誠。

這一天,慶州城內近二十萬百姓歡喜無比。

這一天,西北邊軍七萬士兵欣喜若狂。

這一天,黨進和極少數西北邊軍高層心情復雜,幾乎難以自禁。

葉塵當場下旨賜封黨進為昭信上將軍,官居正二品。

按照黨進提出的要求之一,祥符國北路大軍要先奔赴河北,將契丹大軍打敗,趕出宋境,並且黨進有信心,只要葉塵親自到真定府,趙贊統領的北方大營也會向葉塵投降。

十一月二十一日,葉塵親自統領黑狼、白狼、玄武三大軍團十二萬人馬,再加上黨進七萬人馬,總計十九萬人,奔赴河東路,經由河東路直赴河北兩路。而折蘭軍團將留下配合祥符國國內隨後到達的文官系統,開始鞏固占領的永興軍路。

……

……

隴關要塞輕而易舉地便落到了白虎軍團韓濤的手中,韓濤留下一個營的人馬駐守隴關,帶領白虎軍團主力,再加上簡單進行整頓的涼平縣和隴關新投降的一萬宋軍,馬不停蹄繼續向前奔去,繞過陳倉,直趨大散關。

韓濤知道,一旦大散關到手,隴關與大散關之間的陳倉城,不過是汪洋大海中的一葉孤舟,隨時可以傾覆。最主要的是還徹底斬斷了秦鳳路府城秦州城與大宋西北中心京兆府的聯系和糧草的運送。

大散關只有五千多守軍,但可是地勢之險要,易守難攻之極,白虎軍團雖然提前做了大量準備,但想要拿下卻並不容易。

大散關在周朝時期散國之關隘,所以故稱散關。是關中之地四大關之首。位於陳倉(後世寶雞)南郊秦嶺北麓,自古以來被稱為“川陜咽喉”。

據史料記載,大散關曾發生戰役七十余次。楚漢相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從這裏經過,自漢中由故道出陳倉還定三秦,經由此關,甚至在這裏發生。三國時曹操西征張魯亦經由此地。據陳壽《三國志》記載:“(建興六年)春,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

大散關設於西漢(一說散關之名最晚當始於秦代),廢棄於明末。關址處立有“秦嶺”石碑一塊。在散關嶺上的古散關關門遺址東面,立有“古大散關遺址”石碑一塊。

所以大散關是從關中往西之地進入關中平原的一個交通樞紐,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位置。原本歷史上南宋著名詩人陸遊著有《書憤》其一“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為“川陜咽喉”、兵家必爭之地。

如此雄關,在來之前,韓濤自己已經收集了大量情報,不管是大散關中兵力,還是各種部署,甚至擁有多少守城手段等等,都打聽得一清二楚。正因為知道大散關的情況,所以韓濤雖然做了充分準備,但也知道,這一戰比與拿下隴關相比,難度提升何止十倍。

大散關攻打艱難,主要是因為除了高高在睥主關城寨之外,在兩邊還修建了很多軍寨、軍堡,以及兩邊還有兩個凸出的山梁,而稍有攻城經驗之人便可看出破城的關鍵便在這兩個凸出的山梁之上。而大散關守將關山虎顯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在這兩個山梁之上各駐有一個指揮的精兵。

實事上這些軍寨、軍堡都是自祥符國立國之後修建的,顯然本來就是防範祥符國大軍入關。

為了不影響攻打主關,韓濤先集中兵力將兩邊的五個軍寨和兩個軍堡拿下。這個時候祥符國攻城器械的強悍便體現了出來,巨型拋石機、火藥包、手雷彈、巨型巢車、巨型弩槍、工兵拆墻,等等,各種手段一一施展而出,五天時間,兩邊的軍堡和軍寨便全部落入白虎軍團之手。這個過程當中,因為大散關守軍兵力遠少於白虎軍團,且畏懼於白虎軍團的戰力,始終不敢出來支援,只能龜縮主關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