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偶像的破滅 (第4/15頁)

十萬分之一的地圖,應該說是比較精確了,無奈此君早已頭昏眼花,哪裏能真正用得起來,不過是信馬由韁地隨手一指罷了。飛行員水平也是一般,你那麽一指,我也就那麽一開,結果根本沒有找到紅軍所在的中心區域。

得完成任務啊,幕僚長舉一個望遠鏡,膽戰心驚地朝地面胡亂觀察了一通,就草草了事,打道回府。

回來之後,他告訴田頌堯,沒發現紅軍大部隊,只看到險隘地方有小股紅軍在活動。

田頌堯和孫震聽後都喜不自勝。

不過是“小股”,又是縮聚在一塊小地方,不正是圍而殲之的好時機嗎?

田頌堯知道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是徐向前,他連徐帥都一並瞧不起了,對別人說:“徐向前的隊伍,是一支流寇,眼下已成強弩之末,我們的勝利不過是指顧之間的事。”

話音剛落,川軍即奉命圍殲通江以北的“流寇”。

田頌堯坐著飛機也偵察不到徐向前的實情,徐向前卻對他的上下左右看得一清二楚。

紅軍有一個非常嚴密的情報網絡。早在入川之前,中共四川省委就在田頌堯的軍部發展了地下軍事小組,田頌堯的許多幕僚甚至他的機要秘書長、隨行秘書都是地下黨員,試問田頌堯和孫震還有何秘密可言?

川軍大到作戰計劃、兵力部署,小到內部番號、通訊聯絡信號,徐向前無不知之甚詳。他從情報中獲悉,川軍雖奪巴中三縣,但實力損耗嚴重,有的主力團成建制被殲滅,顯然,這個時候川軍需要休整,而不是繼續出擊。

田頌堯前期能收回巴中三縣,緣於當時紅軍入川才一兩個月,兵力較少,又無險可恃,等退至通江北面,大部隊其實早已到達。在這種情況下,徐向前還要擺出弱兵姿態,一退再退,除了準備誘他入籠外,也沒有其他解釋了。

諸侯經驗川北地勢,南低而北高,愈是向北,山勢愈是陡險,至通江以北,更是山高路險,易守難攻,若論防守陣地,再找不到比這更好的了。在一些險隘之處,紅軍只需擺上幾個連,就能頂住川軍整團整旅的進攻。

徐向前要在這裏把田頌堯從“損耗嚴重”磨到“精疲力竭”。

果然,田頌堯的所有前線部隊都被阻在山區,一步不得前進。兩三天後,見川軍士氣逐漸陷於沮喪,徐向前一聲令下,發起了大反攻。川軍猝不及防,全線崩潰。

川軍被外界稱為“川老鼠”,就是說他們跑得比較快,無論進攻還是潰退。依照諸侯混戰時的慣例,孫震又把槍支彈藥、輜重財物沿路丟棄,讓對方撿拾,以便爭取時間跑路。

殊不知紅軍不是川軍,徐向前下令,各部隊一律不準打掃戰場,只管猛打狠追。

在紅軍系列中,紅四方面軍一向以猛和狠著稱。身為總指揮的徐向前親自加入追逐賽,一口氣追過一座四十裏的大山。大概是跑得太快了,體力透支嚴重,下山後,徐帥頭疼欲裂,兩手抱著腦袋,很長時間都說不出話來。

這樣兇猛的追擊戰術,川軍從來沒有見識過,那個狼狽就別提了。不僅前線大部隊全面崩潰,就連原先布置在較後地區的少數預備隊,也被順勢打垮。

田頌堯大驚失色,他本人駐於閬中,但包括閬中在內,後方都是一片空虛——他此前早就把部隊全擺到了一線,根本沒留下做總預備隊的足夠兵力。

更令人悲哀的是,直到此時,田頌堯和孫震也沒搞清楚紅四方面軍的真實情況,不知道對方究竟掌握多少兵力,最終要打到哪裏。

越糊塗越驚慌,越驚慌越沒轍,除了逃命,兩人全都沒有一點招。

閬中城外是嘉陵江,孫震傳令架起浮橋,供各部撤退。可人倒黴的時候,連天都不幫忙,忽然下起大雨,河水暴漲,渡河效率也大受影響,岸邊的潰兵越積越多,而且大家都搶著渡河,沒有人肯留下來做掩護。

王銘章見勢不好,當場召集所有團長以上軍官開會,希望誰能發揚發揚風格當後衛。然而軍心已潰,哪裏還能找出這樣的活菩薩,反而會上鬧到不可開交。王銘章無計可施,竟然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給部下們磕起了頭。

磕頭也沒用,大家仍是各自亂跑,跟老窩被端掉的野蜂沒什麽兩樣。

田頌堯那極其短暫的幾個月“黃金時代”就這樣結束了。他遭到了命運齒輪的無情報復,不僅再度丟掉巴中三縣,而且繼成都巷戰後主力再受重創,出來三分之二的兵力,起碼損失了三分之一,戰後連一個稍完整些的團或連都找不到了。

冬瓜這下真的摔爛了,田頌堯別說進攻,連退而自保都覺得困難,只好致電蔣介石,請求辭去“剿匪督辦”之職。

川軍是第一次跟紅軍照面,蔣介石可是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交道,真實的紅軍有多兇猛,他比誰都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