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刀光如雪月如霜(第4/8頁)

這次總攻以日本甲種師團金澤第9師團為核心,聲勢浩大,攻擊力極其驚人。守衛大場頓悟寺的友軍一師被擊潰,陣地失守,友軍指揮官情急之下,從戰區拿到命令,讓第二十軍派出一團乘夜反攻,以圖奪回陣地。

第二十軍內部層層挑選,最後選中了向文彬團。

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雖然向文彬團在全軍編制最小,只有兩個營,但士兵素質優良,比別的團更為活躍能戰。

向文彬畢業於四川講武堂,這是楊森自辦的一所學校。楊森非常注重軍官的梯級化培養,他以“本軍系統化”為號召,曾在四川興辦了許多小有名氣的軍校,其中四川講武堂可排於第二。

四川講武堂的管理極其嚴格,有些類似於雲南講武堂,采取的是所謂“黑暗專制,無理服從”,體罰和禁閉是家常便飯,學員經常在烈日風雨下進行訓練,夜間還要進行緊急集合。

這種模式跟楊森倡導的尚武精神很合拍。講武堂結業時,學員要全副武裝,由楊森親自帶隊進行拉練,最後登上灌縣青城山,接受楊森的擺宴犒勞。

作為講武堂培養出來的尖子生,向文彬熟練掌握了包括戰術、兵器、築城、地形在內的“四大教程”,尤長於劈刺和射擊,這些技術都被他手把手地傳授給了士兵。與此同時,向文彬也很關心士兵生活、士兵精神面貌上佳、求戰意識和欲望強烈。

向文彬率部進入準備位置,入夜後即向日軍陣地實施攻擊,戰鬥十分激烈。

所有川軍裏面,如果說要逐一掛標簽,第二十軍的標簽就是六個字:不怕死,不後退。當然,在四川內戰中,這個標簽也時不時地會掉下來,對外禦侮的戰役就另當別論了。

向文彬團一往無前,反復沖殺,槍林彈雨中,沒有一個怯懦退縮,成為“不怕死,不後退”的真實寫照。

軍隊裏有一句諺語,叫做“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機關槍”,第二十軍的士兵連機關槍都不怕。他們原先最大的缺憾就是武器陳舊低劣,步槍大部分是四川兵工廠所造,少數來自漢陽兵工廠,機槍一類的重武器則特別稀罕,就算這些武器也已使用過久,在武漢時雖然補充了一些武器彈藥,但仍不夠分配。

一到淞滬戰場,看到日本兵手裏有自己從來沒見過的好武器,這些川軍子弟滋生出的第一個念頭,不是如何躲閃,而是趕快搶過來。因此在向文彬團出現了別的部隊裏沒有的奇觀:若幹人一擁而上,前仆後繼,用刺刀和槍托,又紮又打,硬是把日本人的歪把子機槍和三八式倒拽回自家戰壕。

激戰中,向文彬腿部中彈,行動困難,但他拒絕去後方治療,坐著擔架或由士兵扶著,繼續組織全團官兵向頓悟寺發起一次又一次沖鋒。

讓第二十軍憑借一團兵力,單獨出擊恢復陣地,連頒發此項命令的人都沒有成功把握,只是戰局緊張,不得不姑且一試。在向文彬團出擊後,各上級指揮部都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守候該團戰報。

向文彬傳來的是捷報:成功收復頓悟寺!

第二十軍周圍,幾乎全都是“中央軍”的嫡系部隊,見川軍如此勇猛,竟能從日本人嘴裏虎口奪食,無不肅然起敬。

戰報層層上復,統帥部立即對向文彬予以特別嘉獎,先是將其由中校升為上校,接著蔣介石親自打來電話:“向文彬升少將,獎金六千元。”

一天三小時之內,向文彬連升sān_jí,這在大軍雲集的淞滬戰場亦絕無僅有。

收復頓悟寺後,向文彬清點全團人數,營長只剩一人,連長非死即傷,無一幸免,排長只剩四人,士兵為一百二十人。

在援軍到達之前,向文彬將這一百多個殘余官兵編成了一個連,乘夜修復工事,繼續作戰。

部隊第一戰就打得如此出彩,讓隨後趕來指揮全軍的楊森揚眉吐氣、喜不自勝。

他對各團講話時說:“我們第二十軍是川軍中的鐵軍,是全國聞名的勇猛部隊,所以才會被調到上海來對日作戰。如果上海這一仗頂不住,就要亡國,我們一定要把第二十軍的全部戰力都發揮出來,即便為國犧牲,也是最光榮的!”

不久,友軍位於陳家行的陣地又遭日軍突破。有了向文彬團的成功例子,上級命令楊森派隊反攻,恢復陣地,楊森立即派去了一個旅。

沿途全是棉花地,正好可用來隱蔽,反攻部隊便分成左右兩翼,以散開隊形前進。前進過程中,能聽到陳家行方向槍聲密集,接著友軍潰退而來。

都是以棉花地為掩護,一個向前進,一個往後逃,通常情況下,很影響士氣,但第二十軍並不受其幹擾,命令下達,一點折扣不打地堅決執行,且臉上毫無遲疑與懼色。許多士兵挺胸急進,邊走邊說:“我們這次是打國戰,犧牲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