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寸土不讓(第4/8頁)

盡管日本政府單方面制造了“濟南慘案”,但仍然擋不住北伐軍前進的步伐。見奉軍虛弱不堪,敗局已定,他們又生起了趁火打劫的念頭。

日本公使芳澤再次密訪,這回他不由分說就掏出一張紙:光說不練假把式,看看上面這幾個條件吧,你有誠心就簽一下。

簽簽簽,這次我一定簽。

老張一臉真誠狀,鄭重其事地就把文件收了下來。

看到對方態度發生軟化,芳澤總算是松了口氣。

回去後,他就急不可待地發電報回國,讓那邊注意查收,千萬不要漏掉張作霖發來的文件。一有消息,馬上通知他。

外交戰線,又是跟張作霖這樣讓人頭疼的角色打交道,要想幹出點成績,真的不容易啊。

可是一連幾天,無論哪個部門都沒有通知他。追過去問,對方也奇怪,哪有你說的那個東西。

什麽人啊,又玩兒我?芳澤平時看上去還頗有點老實巴交的樣兒,這回也被氣得七竅生煙,當下就咬著牙來找老張算賬了。

一見面,沒等八格牙魯罵出口,老張就連拍自己腦袋:你看我這記性,文件早就給你簽好了,忘了叫你來拿,你自己也不過來,你看看,可怎麽好。

別廢話了,拿過來吧。

老張很乖地把文件恭恭敬敬地交到芳澤手裏。

晚就晚幾天吧,反正字也簽了,可以拿回去交差了。芳澤肚子裏的氣也因此消了大半,扔下兩句諸如“下次不能這麽調皮啊”之類的話,就轉怒為喜,樂呵呵地走了。

他不知道自己的悲喜劇並沒結束。

回到公使館裏,打開一看,文件上竟然又是簽著一個“閱”,連傳說中的“某某手黑”都沒有。

天啊,你又不是我領導,要你“閱”什麽“閱”。

芳澤眼前一黑,往椅子上一倒。真是被打敗了!

關東軍

 

盡管老張的所作所為如此令人寒心,然而從日本政府到軍部(在日本陸軍中,參謀本部和內閣的陸軍省統稱為軍部)還是拿張作霖一點辦法沒有,畢竟後者在東北已根深蒂固,一腳踢開的話很難再找到第二個合適的對話人選。

只有駐紮東北的關東軍仍然不依不饒。

一個像張作霖這樣的人,絕不會低眉順眼甘心於服從我們的調遣。他是大鵬,不是奴才,而我們要的卻是奴才。

即使張作霖重返“滿洲”,也只會和從前一樣,絕不會對日方作出任何實質性讓步。

 

日本所謂的“下克上”最早就來源於關東軍

 

現在該到想一個萬全之策的時候了。

辦法還是有的,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把張作霖幹掉,一方面殺雞給猴看,另一方面,還有機會重新挑選代理人。

就和打牌一樣,如果牌不順,一個值得嘗試的辦法就是換副牌改改手氣。

說起來,東瀛島國在近現代戰爭中的瘋狂和倒黴,都與一個外人看起來摸不著頭腦的“下克上”現象有很大關聯。這個“下克上”,最早就是得名於日本關東軍。

在日本俗語中,那些做事我行我素、從不向領導請示匯報的人,叫做“關東軍”。

在國有企業裏,我們一般管這類人叫做刺頭,屬於需要幫教的一類。但在日本國內,這些刺頭是誰也不敢惹的,因為他們都是手上拿著槍的軍人,是“愛國主義”的代表,惹毛了他們,輕者把你歸到“非國民”(相當於中國的漢奸)一類去,重者就要“死啦死啦地”了。

這麽無法無天,政府不管?

政府不是不管,是不敢管。

日本在德川柄政時代,是沒多少人把天皇當棵蔥的,那時言必稱幕府將軍。等到西方入侵,幕府制度隨即被取消,天皇才又變成人見人愛的香餑餑。

當然,按照日本憲法,國家大事還是應由政府,也就是內閣來負責,但內閣沒法全盤負責,說難聽點,它能負到三分之一責就算不錯了。

日本內閣本身,就足以編出一本笑話集。

作為典型的豆腐塊做的政府機構,它一不小心被人哄下台的次數和頻率可稱超紀錄。別的國家,政府被迫下台,一般都是反對黨或選民的功勞。在日本卻不一樣,內閣下台,十有八九都是因為犯了軍隊的沖。

作為陸軍的指揮機構,軍部可以倒逼內閣,依此類推,關東軍也可以不聽軍部的。

關東軍新近得到的消息是:面對北伐軍的窮追猛打,張作霖已不得不放棄“中原夢”,即將退出京師了。

趁你病,要你命,這是一切壞人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

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中將提出,上面不幹,我們幹。要想一勞永逸地解決“滿洲問題”,除了殺死“張巨頭”,已經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