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東北純爺們兒(第4/4頁)

麻辣大餐

 

眼看形勢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在馬占山尚未到任的情況下,參謀長謝珂立即站出來主持大局。他將剩下的文武要員們召集起來,共商對策。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會上,堅決抵抗的主張卻遭到了與會者幾乎眾口一詞的反對。大多數人的論調,不是投降,就是逃跑。

謝珂非常失望。他決定不再跟一群膽小鬼們廢話。

只有戰場之上分出高下才能證明一切。

這個戰場在嫩江鐵路大橋,即著名的江橋。

一條嫩江成了齊市(齊齊哈爾)的天然屏障。江橋橫跨江面,關系省城乃至全省的安危得失。

 

舉足輕重的嫩江鐵路大橋

 

為什麽不索性把大橋炸掉?

這當然是一個最省事也最有效的辦法,但是不可能。

因為日本人是這條鐵路的債權人,並擁有部分經營權。

張作霖當初答應讓日本人修這條路純屬無奈,根本沒有想到現在投鼠忌器,會這麽麻煩。

此次出兵,張麻子下了血本。

他把家裏的三個主力團都派上來,指揮官是他手下最得意的戰將徐景隆。

他自己也親自壓陣,坐著專列過來了。

不是說列車都讓萬國賓給拖走了嗎?

這新添的軍列是多門給的。為了讓這群孫子幫他打仗,多門除了不願給人,什麽都可以商量。

而張麻子之所以把聲勢搞得這麽大,也是因為他得對多門和關東軍有所交代。

第一次做了回軟腳蟹,第二次怎麽著也不能讓主子再失望。

“大兵掃蕩,草木無存,要拿出皇協軍的氣勢,否則皇軍會看不起我們。”

這句話是《我的兄弟叫順溜》中的著名漢奸、南方偽軍的優秀代表吳大疤瘌的名言。

其實,北方偽軍的老前輩張海鵬也是這麽想的。

還沒走到江橋,張麻子和徐景隆就樂了,因為這裏的黎明靜悄悄。

除了一座橋和白花花的江水,哪有半個守軍的影子。

他們認為現在留給他們的省城也許早已是空城一座,城裏的人都逃之夭夭(萬國賓們的確如此),剩下的也許就是給“皇軍”報捷了。

張麻子先去吃飯,徐景隆則率部搜索前進。

沒動靜只是因為還沒進入謝珂的火炮射程,張麻子一走,偽軍就陷入了炮火的包圍之中。

有的炮彈打遠了,落在隊伍後面,慌亂不堪的偽軍以為後路也被抄了,掉頭就跑。

徐景隆急了,部隊這麽不堪,回去怎麽跟姓張的交代。他當即把自己的撒手鐧——騎兵馬隊調了上來。

能被張麻子看中,這徐景隆的確是很有些二杆子勁頭的。為鼓舞士氣,他打馬揚鞭,沖在了最前頭。

騎兵馬快,利用打炮的間隙,很快就沖到了南岸橋頭,卻被北岸的徐寶珍衛隊團候個正著,打得人仰馬翻。

徐景隆是個老兵痞,子彈從空中劃過,他知道是往哪個方向飛的。當下趕緊一撥馬頭,打馬就往小道躲避。

他沒想到的是謝珂在小道上還布有地雷陣。

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這麽一閃,連累他的坐騎跟著一塊兒倒大黴,轟的一聲,人馬一起飛上了天。

一桌意外的麻辣大餐,終於把這支張狂一時的偽軍給幹得沒了脾氣。

看到折了大將,張麻子氣急敗壞。他就像輸紅了眼的賭徒,怎麽也不肯從桌上下來,還準備試試運氣,讓自己的大兒子整隊再戰。

第二天早上,另一個兒子給他發來了電報。

看完電報,他就一聲不吭地帶著殘兵敗將回老家去了。

原因是留在洮南的兩個團搞起了窩裏反,再不回去,自己的老家都快要保不住了。

雖然擊潰了張海鵬,但謝珂參謀長的神經仍然繃得很緊。

只有他知道,今天之所以能一戰成功,除了武器占優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張部過於大意所致。

張海鵬手上已經有了日本人送的軍用專列,萬一己方防守出現空隙,對方可以直接開車沖過來,那樣後果將不堪設想。

他越想越擔心,為了確保安全,毅然選擇了一個折中方案,即在並不破壞整座大橋結構的情況下,派工兵部隊破壞了其中的三孔橋梁。

令謝珂意想不到的是,這一純屬不得已的舉動,日後竟然也成了日軍大舉進攻江橋的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