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澤起龍蛇(第4/9頁)

無奈之下,蔡廷鍇只好自己想辦法。好在大上海的洋行多,只要你給錢,總有辦法給你弄來武器。

 

標有番號的鬥笠是十九路軍的主要標志

 

最後終於籌到一筆錢,從外國洋行那裏搞到了一批武器彈藥,就是這批武器,在閘北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九路軍不是九一八時的東北軍,其軍事主官久經沙場,意志如鐵,隨時有赴湯蹈火,粉身碎骨的精神準備。

引用《亮劍》中的話,可作如下評點:一支部隊也是有氣質和性格的,而這種氣質性格和首任的軍事主管有關,他的性格強悍,這支部隊就強悍,就嗷嗷叫,部隊就有了靈魂。

因為一切早已了然於胸。

因為一切早已準備就緒。

因為一切早已置之度外。

在指揮部,蔡廷鍇向南京發去密電:閘北已經開火,我軍決意抵抗。

首席戰將

 

鹽澤的這次進攻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一個突襲,便占領了天通庵車站。

天通庵車站的輕易得手,讓鹽澤大為得意。如果再拿下上海北站,他就可以控制市內的淞滬交通了。

第一次進攻,日本海軍共投入陸戰隊員兩千人。

閘北前線的張若嵩團有一千人。不過在戰鬥打響時,他卻意外地得到了一支援軍。

這支援軍就是憲兵團。因為十九路軍老是拖著不肯把防區讓出來,憲兵團嘀嘀咕咕很不滿意,但也只好先去找出租房。有一個連住的地方離交戰地點很近,一看,怎麽著,鬼子還真摸過來了,那還等什麽,跟著十九路軍一起打吧。

此外,還有警察大隊的兩個中隊。警察管的是城市秩序,憲兵管的是軍隊秩序,打仗自然沒有野戰部隊在行,不過只要手裏有槍,多少都能派上點用場。這麽一加,就有了一千七百人。

一千七百人打人家兩千人,如果擺到正兒八經的戰場上去,那是必定吃虧無疑的。幸好這裏打的是巷戰,你就是人再多,一個巷子裏能擠多少?何況鹽澤為了便於進攻,早就把他的人分成了三路,每路五百人。所以不能看總量,要看局部。我們有一千七百人就夠了。

甚至還有富余。張若嵩把人馬調配出去後,又額外留了三個連作為預備隊。

等到正式交火,發現難點果然不在人多人少,而在於陸戰隊有坦克車作為前導掩護。

這種坦克車是日本從英國進口的,名為維克斯輪式坦克。外表看起來跟個大甲蟲差不多,其頂部裝有圓形炮塔,有兩挺重機槍可回旋掃射。

尖端武器來了。

此前,十九路軍經歷的主要是北伐和中原大戰這些國內戰爭。坦克這種東西,很多人看都沒看見過(稱之為“鐵牛”),更不用說知道怎麽防禦了。

三路日軍都有兩到三輛坦克車在前面開路,十九路軍在路口構築的防禦工事被沖毀,日軍一度沖入防線,形勢十分危急。

見此情景,張若嵩急忙打電話到指揮部,請求增援。

蔡廷鍇沒有馬上增兵,而是問他:你現在手上還有多少人馬。

張若嵩回答,原有一千七百人,已傷亡三分之一。

蔡廷鍇點點頭。

尚有千人,要什麽增援,最低限度,你團要在閘北堅守三天,三天之後才可以換防。

張若嵩不敢再說什麽了。

蔡廷鍇打過的仗不計其數,前線能不能頂住,能頂多久,你瞞不過他。

張若嵩只得把預備隊調上來,一陣猛打猛沖,這才收復陣地,擊退了日軍。

雖然沒有派一個子的援兵,但蔡廷鍇遣來了首席戰將——一五六旅旅長翁照垣。

在第十九路軍的大帳之中,翁照垣稱得上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只不過這顆明星經常會給自己惹禍,用嘴巴。

九一八事變的消息傳來,他大發議論。

有槍在手裏,為什麽不打?那樣就算敗了,也不失軍人本色!

他對少帥也直言不諱:“張學良不是一個有堅強卓越修養的軍人。”

評價就一句話:這哥們兒不過一少爺而已。

說這些話容易得罪人啊,可是翁照垣似乎從來就沒想過要給自己的嘴巴上安個閘。

翁大嘴說話率直,做事也極富冒險精神。

這個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生,後來不知怎麽,忽然想起要到法國去學開飛機。

但是飛機畢竟不是汽車,飛行執照也不同於汽車執照,其間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更何況,當時的飛機還是個新生事物,無論是駕駛技術還是飛機本身的性能,都算不上成熟,報刊上經常有飛機開著開著就起火燃燒乃至墜毀的新聞報道出來。別說中國人,就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也沒幾個敢染指這種高難技術的。

“飛行發燒友”翁照垣不但有這個膽量,還做得相當出色,到後來,甚至能獨自一個人駕駛飛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