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鶯”和“燕子”

12月1日,蘇聯空軍率先拉開南京保衛戰的序幕。

早在三個多月前,中蘇雙方就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從這時候起,蘇聯開始成為主要對華軍援國。從新疆到蘭州,為運送軍援物資而專門建立起一條長達3600裏的交通運輸線,它是當時維系中國繼續抗戰的最重要的一條國際生命補給線。

不僅援助物資,蘇聯也直接派部隊進行支援,這就是蘇聯志願空軍。

這裏的“志願”,當然並不一定代表個人志願,其背後實際是政府意志的結果,就像十幾年後中國派出的抗美援朝志願軍一樣。老美起初傻乎乎的,還真以為跨過鴨綠江的是中國民間人士,在異域大搞個人英雄主義哩。

所謂的蘇聯志願空軍,其實是蘇聯應中國政府要求,將分布在中亞和西伯利亞的空軍各師團組織起來,以志願的名義,輪流派來中國的正規參戰部隊。

同是戰鬥機飛行員,蘇聯飛行員跟美國飛行員的習慣又不一樣。如果是在休假中,蘇聯人其實是很放縱的,幾乎什麽粗魯來什麽,相比之下,美國人倒並不像傳說中那麽胡作非為,大多數人還算是比較守規矩的。

但到工作階段則又不同。很多美國飛行員看上去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有人上崗了還會偷個空子去警衛室玩玩牌。蘇聯飛行員卻有著鐵一般的紀律,打起仗來甚至比日本人還機械和玩命。

簡單來說,他們是這樣一種人:既能夠通宵達旦徹底狂歡,也同樣能夠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地瘋狂作戰。

蘇聯空軍使用的戰鬥機是“黃鶯”和“燕子”。

在西方人當中,蘇聯人是很懂些美學的。20世紀50年代,中蘇關系最好的時候,蘇聯歌曲曾一次次讓我們的父輩為之迷醉,這恐怕不是偶然的。

就像他們把火箭炮命名為“喀秋莎”一樣,那完全是一個美麗姑娘的形象,它充分驗證了,戰場除了血腥還有詩意。

“黃鶯”的學名是伊-15,這是一種雙翼機,它的特點是功率大,差不多是平常飛機的兩倍,因此在空中停留時間長,適於空中角鬥。“燕子”,即伊-16,是單翼機,看起來粗糙,但是速度快,適於追擊。這兩種飛機的性能談不上一定蓋過日本的96式,但雙方的性能已經大致接近了。

“黃鶯”和“燕子”實在是一對好搭档,這兩只輕盈的小鳥一高一低,交替翻飛,常常能弄花對手的雙眼。

12月1日這一天,日本政府作出了攻占南京的決定。於是有九架96式奉命飛到南京上空來撒勸降傳單。

中蘇空軍加大油門,呼的一聲沖了出去。一共六架“黃鶯”,分別由五個蘇聯飛行員和一個中國飛行員駕駛。

96式果然了得,馬上擺開陳納德所說的那種誘餌陣型,兩個回合一過,一架蘇聯“黃鶯”中彈起火摔了下去,中國飛行員練習“黃鶯”時間不長,駕駛飛機連熟練都談不上,所以也只好趕緊撤離。

六去二,四對九。

剩下來的四架蘇聯“黃鶯”沒有選擇逃走,而是繼續纏鬥。其中,一架“黃鶯”被96式緊緊咬住,怎麽甩也甩不掉。日機越追越近,開始第一次射擊,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黃鶯”突然向下一個俯沖,把全部子彈都閃在了身後。日機見狀,也跟著全速俯沖下去,然而“黃鶯”又是一個令人驚艷的橫翻,閃到一邊後,反過來向96式開火。

雖然它們誰都沒有打著誰,卻已經把地面上的一個人給完全看呆了。

此人就是陳納德。他經歷過的空中格鬥太多了,見過的空戰高手也數不勝數,但眼前的蘇聯飛行員仍讓他嘆為觀止。

那麽多復雜的空中技巧,可以一口氣做完,你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人!

一般來說,空戰的時間都很短,幾秒或最多幾分鐘內便能決出勝負,但那一天的南京空戰特別長,總計達半個小時。結果是,日本戰鬥機敗逃,雙方都未有人員傷亡。

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陳納德在看到這一幕後,立即斷言,在中國空軍實際處於癱瘓的情況下,蘇聯空軍與日本航空隊絕對有得一拼。

果然,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就有了一架“黃鶯”擊落三架96式的好消息,而“燕子”出擊五次,也一口氣揍下了六架96式轟炸機。

與之同時,江面上毫無防備的日艦也遭到蘇聯轟炸機的打擊。雖然轟炸機數量有限,沒能鼓搗出像後來偷襲珍珠港那樣的效果,但仍擊沉一艘巡洋艦和兩艘運輸艦,另有六艘日艦中彈後燃起大火。

這是南京保衛戰的序幕戰,也是極少的幾個精彩瞬間之一。很快,這一切都將結束,因為三天後,蘇聯空軍連起飛基地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