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能少(第2/2頁)

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薛嶽如此執拗,也只得由他,不然打了敗仗,責任算誰的?畢竟戰場之上,打贏才是硬道理。

此時廣東形勢已十分緊張,日本對廣東進行海空封鎖,大戰一觸即發。余漢謀連日急電國民黨統帥部,請求將粵軍調回用於防守。

這次不同以往,薛嶽本身也是廣仔,豈能坐視不救。在接到命令後,他終於咬咬牙,同意部分粵軍可以南調,但也必須“暫緩”。

余長官,以後你那裏缺牛,我給你當牛,缺馬,我給你當馬,就現在不行,馬上要幹真仗了,手上多把腰刀都是好的,等我這邊打完一個回合,再讓他們回廣東參戰不遲。

把七七八八的部隊都強留下來後,薛嶽便不再肯隨便往一線添置兵力,而是全控制在二線,以便隨時能夠作為重拳打出去。

有時候適當的自私於公於己都有利,萬家嶺之戰,這些預備部隊都派上了用場,其中俞濟時第七十四軍更是派上了大用場。

除了堅決不放人,薛嶽還拼命抽人,能抽該抽的抽,不能抽不該抽的也盡可能抽。

當時萬家嶺的東西南三面都已部署兵馬,唯獨北面尚為一片空白。薛嶽為此盯上了東西孤嶺的葉肇第六十六軍,而後者就屬於“不能抽不該抽的”。

不該抽,是因為此舉很是冒險,第六十六軍進入萬家嶺,勢必削弱原防區的防禦力量,第一〇一師團可能會乘虛而入。

不能抽,則是蔣介石早就親自指示,即使在放棄贛北之後,第六十六軍也必須留在廬山打遊擊,更不用說戰時擅離陣地了。

薛嶽卻認為,第一〇一師團並不可能馬上判明並確定第六十六軍調離,正如中方發現第一〇一師團離開馬回嶺,同樣也有一個時間差一樣,這中間至少得有兩天間隔。

等到第一〇一師團回過味來,那裏畢竟還有其他守軍進行牽制,縱使日軍打得順手,攻到德安城下也非一日之功。到時候,第六十六軍已參與萬家嶺之戰多日,沒準第一〇六師團早被吃掉了。

薛嶽先斬後奏,一面向統帥部報告,一面向葉肇發出調令。

現在就看葉肇的態度如何了。

葉肇要留在廬山,奉的是蔣介石的“禦令”。薛嶽要他下廬山,他完全可以予以拒絕,所以薛嶽本人對第六十六軍會不會,或者說願不願意來,心中也不是很有底。

可是葉肇和他的六十六軍官兵在接到命令後,卻是喜出望外,十分高興。

終於可以找到機會離開廬山了。

第六十六軍是廣東部隊,江西話也不會說,要留在廬山當遊擊隊,起碼生活上就不習慣、不適應,而且一直打正規戰的人,想象中的敵後遊擊戰場肯定苦得不得了,若非上級硬性命令,誰也不願意留下來。

武漢會戰後期,為了打造大別山遊擊基地,李宗仁曾召集緊急軍事會議,討論把誰留在大別山打遊擊。座中諸將,大多默不做聲,只有廖磊慨然應命。

大家都以為廖磊要倒黴了,未料到他在敵後戰場過得比正面還滋潤,反正用不著死扛,想打就打,不想打往大別山裏一鉆即可。

在大別山裏面,仗還出奇好打。一個伏擊戰下來,進山掃蕩的日軍都要死傷幾百,躲在山林中的桂軍卻損失低微,而且步機槍和呢大衣、望遠鏡等軍用品可以繳上一大堆。

嘗到遊擊戰甜頭的桂軍從此盛行一句話,那就是“鬼子沒有什麽了不起,一點都不可怕”。廖磊更是把遊擊區治理得風風火火,弟兄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像梁山好漢一樣快活,把仍在指揮正面戰場的李宗仁都看得目瞪口呆。

不過這種事誰能料得到呢?當時當地,葉肇第六十六軍想離開廬山的心情很是迫切,所以下山參加萬家嶺作戰的積極性也非常高,可以用“踴躍”來形容。

葉肇到達萬家嶺後,即迅速占領山頭陣地,封死了第一〇六師團北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