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天大的好事(第3/4頁)

時間,一點點過去。

又是整整一年半的時間飛逝而去,算起來,現在已經是永泰六年初了。

這一年半的時間裏,趙哲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政務上。大趙國,像是一個百廢待興的行業一般。由於對外戰爭中,表現出了皇上手中軍隊彪悍而強大之故。又有各廉政機關的全力運作,全國範圍內的各級官府,正在日新月異的發生著變化,很明顯,政路不但逐漸通暢,各級官府,也將絕大部分的力氣都花在了政務上。

因為趙哲極其重視數據化的建設,又是給官員政績弄出了一份詳細設定,上面林林總總列出了很多條條框框。例如,某個縣官縣太爺,在其任內努力改善水利,不但有防洪之效,還能提高農業產量,自然而然的就獲得了政績。但是在往常,對於這種政績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一杆標尺,只分出什麽小功勞,大功績之類。

然而趙哲,卻是將他們都數據化了。例如改善水利,改到什麽程度,疏通多少溝渠,灌溉到多少農田,修理了多少築壩等等。根據這些事實依據,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政績數據。一個官員每天的政務行為,都會被嚴格的記錄下來,然後統計成政績數據。

當然,人類顯然是不可能做到將政績完全數據化,極其公平的來計算。這種事情,也只有依依這種智腦可以搞定了。由此,依依根據趙哲的要求,自行編制了一套政績管理系統,專門分出一個進程來運作這套系統。給每個官員所作出的政績,又根據種種情況參數的變化,將政績衡量到了具體數據化。

官員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政績來進行升遷,向上調用。又或是對官員進行淘汰。當然,趙哲手頭上也就依依一個智腦。按照大趙現在的科技力量,想要在短時間內制造出電腦啊,網絡之類的玩意還是不太現實的。由此,吏部官員們的作用就發揮了出來,擁有這記錄政務,考核政務,核查政務的權力。

很簡單的道理,因為每一個點數的政績,都有記錄可查,是幹了什麽事情才獲得了這一點政績。這種事情很容易核查到。由此,雖說這套系統因為多數是靠人力在運行,但好在也能勉強維持,至少是個良好的開局。當然,有獎自然有罰,政績列表設定中,還列舉了無數減政績的事情。

由此,大趙的官僚系統,正在漸漸往良性方向前進。一些有本事,卻不懂溜須拍馬的官員,也能通過幹實事而撈到足夠的政治資本向上攀爬,讓他們的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而不是浪費在奉承上級,挖空心思勾結關系網絡。如今大趙這套官僚政績系統下,所有人都必須按照政績的大小來升遷,或者貶職。人情啊,關系之類的,用處不大。就算有用處,也只能利用來更好的辦理政務而已。因為實實在在辦理好政務,獲取政績,才是升遷的不二法門。

當然,趙哲也沒指望整個官僚系統完全變得清廉,那很明顯是奢求。只要是有人在參與,總會與各種各樣的空子鉆。由此,趙哲還專門成立了一支政績督察隊。他們唯一幹的事情,就是去質疑任何一個官員的政績,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隨後對他進行徹查。一旦查出誰作弊,謊報。就連進行核查的吏部,也會跟著一起倒大黴。

如果等科技發展的差不多了,這套政績設定和系統也會逐漸的完善。大多數事情交由比較死板的計算機系統幹,反而更有效率和排除作弊手段。

此時暫且不提,只知道大趙目前上下的政治情況還算比較清爽,政局也比較穩定。當然,暫時也沒有什麽野心之輩露出獠牙。畢竟,如今皇上手頭上擁有的實力太強大了,強大到令人沒辦法反抗。更何況,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皇帝本身就是受命於天,深受百姓思想上承認和認同統治者。這是一個先天的優勢。

趙哲在不但加強自己統治力量的情況下,也是比較贊同與這種封建社會,對於皇權的宣揚和神聖化。禮部這個部門,不但管理著天下學子,還負有教化天下,禮儀天下的職責。由此,宣傳皇威,努力將皇權神聖化的職責就交給了他們。

一天兩天效果可能不明顯,但日常水久下,皇權會在人心中變得越來越重。而刻意宣揚的一些皇上的豐功偉績,也讓趙哲這個永泰皇帝,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越來越受到崇敬。

農業,國之根本。尤其大趙本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農民。一億三千萬人口,想要養活,並養的極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即便是趙哲在接手江山過來最窮的時候,也沒有放松對於農業的發展。這些年來,對於水利上丟下去的精力和錢財,已經數之不盡了。

也是由此,整個國內的水利系統正在逐步完善,農民的耕種效率和質量,也正在穩步提高。除了水利之外,趙哲本身在機關司中,就有一幫子專門研究農業的人。如今聖域研究院中,也少不了那幫專門用於提高農業生產力的人。一年半的時間,對於聖域研究院的農業研究人員而言,已經過了整整三十年,好在聖域小世界中靈氣充沛,即便不修煉,也能增加不少人的壽命和體質。花費了整整三十年的時間,在稻種麥種的改良上,算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