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大時代序幕(上)(第2/2頁)

“哼,效率啊,效率。”我面色不善道:“陸地上的馬匹,速度怎麽也要比海路航行的船艦速度要快。為何反而慢了?”

段鴻面色也是一陣難堪道:“皇上,擬奏文書需要兩日,還要經過當地各部門的審核後,才能發往京城。所以,這一拖二來,反而沒有那些紅毛蠻夷速度快了。”

“此事,朕以後會徹辦的。段鴻,你先說說我朝各處海域的海防工作如何?目前擁有戰艦幾何?”我冷冷的撇了他一眼。

“回稟皇上,目前我朝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河北等地。均設有海防衙門。共計有船艦一百五十艘,海軍軍士總計為三萬余人。”段鴻雖然剛當上兵部尚書不久,但是他一直任著兵部侍郎一職,自然對這方面的事情,瑯瑯上口。

“如此,那我朝最大的船艦,長有幾丈,寬有幾丈?船上又有何火器?”我迅即又問道,還好,至少有三萬的水軍,以及一百五十艘戰艦。

“回稟皇上,我朝最大的船艦,長約十丈,寬約四丈。”段鴻畢恭畢敬地回答道:“船上擁有強弩機,火箭,火油等武器。”

嗚呼,弓箭和火油啊?憑借這些武器,如何與西班牙等列強對抗?幸好我早有所反應,如今發展起來為時不晚。那些騙來的槍枝,以及大炮。一是可以用來裝備那些船艦,和軍隊。二是可以立即進行仿制。三是可以在那基礎上,進行軍械的發展。這歐洲列強,雖然已經有了遠航的能力,但是畢竟也才是剛剛起步,我朝並不落後於他們多少。只要稍加整頓,便能立即迎頭趕上,甚至遠遠超過他們。

“工部尚書徐良何在?”我迅即睜開眼睛,又沉聲道。

“臣徐良在此,聽候皇上差遣。”徐良跨步走了出來,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他的大腿上的傷口,已經基本愈合了。只是走路仍舊有一些瘸。

“朕上次命你收集起來的碎石,如今怎麽樣了?”我望著他,開口問道。

“回稟皇上,經過研究,已經可以開始在那石塊中提煉出精鐵了。不過,由於那工藝十分難以操作,微臣估計,恐怕要到六月份,才能鑄造成皇上要的寶劍。”徐良一臉嚴肅地說道。

我罷手道:“恩,此事暫時不提。朕問你,如果朕要你制造出長約三十丈,寬約七八丈的大船。你是否造得出來?”

徐良眉頭一皺,迅即道:“回稟皇上,我朝百余年前,曾經制造過如此大船。名為寶船。然而如今,那船只的制造工藝,已經完全失傳。”

“徐良,朕不想知道失不失傳。”我揮手制止住他道:“既然百余年前有人能設計,並制造出來,那今日同樣也行。徐良,此事就交由你負責,在三個月內,必須設計出一款新型船艦。那船艦,還必須有火炮艙口。具體時宜,朕私下會找你。”

徐良聞言,只好道:“微臣遵旨。”

“另外,你近日去京郊附近堪察一番,尋找一塊合適的地方。”我又思索一番後道:“朕要建造一座船廠,我朝最大的船廠。”

本來發展航海,我還想拖延一段時間再說。但是如今卻不得不提前運作起來,那些歐洲人,已經開始行動了呢。人家的船,已經航行到了我朝土地上了,並且直抵京師。

“段鴻,著你兵部,立即擬發命令。所有非本朝船艦,若不進行檢查和遞交文書,一律不得進行停靠。另外,海防必須加強防禦。所有海防警報,必須第一時間用六百裏加快傳到京城。”

段鴻臉色一正,立即恭聲回答道:“臣段鴻遵旨。”

我靠在了金龍椅上。在我那個熟知的歷史中,地理大發現,大航海時代,正是東西方文明強弱交替的關鍵所在。西方人接著航海貿易為幌子,大肆掠過世界各地的財富,源源不斷的輸送回自己的國家,大力發展自己國家的實力和科技。

若我不采取行動,恐怕大吳皇朝在世界上。會由盛轉衰,從此國運一路滑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