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的武功秀(第2/3頁)

而竇建德則沒有這麽幸運,他被李唐朝廷在鬧市中斬首,終年四十九歲。

李淵父子既然能赦免王世充,為什麽就不能放過竇建德呢?原因只有一個——竇建德太仁義了,太深得民心了!

李淵父子比誰都清楚,竇建德在河北所締造的夏朝政治修明、社會安定、百姓安居、商賈樂業,一直以來都深受士民擁戴。如此有目共睹的顯赫政績即便比之關中的李唐政權來也是毫不遜色。況且他的仁義之名又遠播天下。遠的不說,單就他攻克黎陽後對待李唐戰俘的事情就足以收買天下人心。眾所周知,李世勣復叛投唐後,竇建德並沒有殺李蓋,而是力排眾議將其赦免;對待淮安王李神通,竇建德也一直是禮遇甚周,只是將其軟禁在下博(今河北深州市東南),並沒有把他關進監獄;至於李淵的妹妹同安公主,竇建德更是對她奉若上賓,並早在武德三年八月便已派人將其送回長安。總而言之,竇建德對待李唐的高級戰俘可以說是仁至義盡,對此人們有目共睹。按照常理,他完全有理由從李淵父子這裏獲得相應的回報。

然而,事實正好相反,竇建德被砍掉了腦袋!

其實這樣的結果並不讓我們感到十分意外。恰恰是因為竇建德的仁義讓他收獲了太多人心,他才會成為李淵父子逐鹿天下最有力的競爭對手。盡管他現在已經成了一個俘虜,成了一個連自身命運都不能左右的失敗者,但是李淵父子仍然不會對他網開一面。因為這種深得民心的人是很容易東山再起的。就算不是由他本人發動,只要他一日不死,他殘存的舊部就一日懷有復國之思,就很可能打著他的旗號再度起兵,這對於李唐王朝絕對是一大隱患!李淵父子絕不允許這種可能性的存在。

所以,竇建德必死無疑。

雖然他很仁義,可仁義或許能為成功者錦上添花,卻絕不可能為失敗者雪中送炭。

仁義的竇建德死了,不仁義的王世充卻僥幸保住了一命。

王世充大為慶幸——看來做人還是不能太仁義啊!可是,王世充高興得太早了。他只不過比竇建德多活了幾天,最後還是被人一刀哢嚓。

把他哢嚓掉的人名叫獨孤修德,時任唐定州刺史。他的父親名叫獨孤機,曾在王世充手下任職,武德二年正月暗中謀劃歸降唐朝,發動政變未遂,被王世充屠滅全家。

這樣的血海深仇,獨孤修德當然要報。

當時王世充還未被遣送到蜀地,暫時軟禁在雍州(長安京畿地區)驛館。獨孤修德意識到這是天賜良機,於是帶上他的幾個兄弟,沖進驛館,不由分說就把王世充和他的兄長王世惲砍了。

毋庸置疑,獨孤修德這麽做肯定是觸犯律法了。

李淵當即下詔免除了他的官爵。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那麽黃泉之下的王世充就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不能怪李淵出爾反爾,但是,沒過多久獨孤修德就官復原職了。

這就讓事情變得十分蹊蹺。人們似乎有理由懷疑,獨孤修德的刺殺行動並不是報私仇那麽簡單,他很可能事先得到了李唐朝廷的授意。

支持這種懷疑的另一個證據是——王世充的其他兄弟子侄在隨後流放蜀地的途中也全部被殺了,其中就包括王世充的長子王玄應、弟弟王世偉。李唐朝廷對外宣稱的理由是:他們企圖謀反!其實這個理由非常牽強,在當時那種枷鎖披身、士兵押送的情況下,這些人即便有謀反之心,也斷無謀反的機會。

所以,事情的真相不難推斷——赦免王世充純粹就是一個幌子。

之所以要搞這麽一個幌子,原因也很簡單:天下尚未平定,幾大割據勢力仍然在負隅頑抗,所以李唐朝廷有必要讓人們相信——只要放下武器投降,李唐一向寬大為懷、優待俘虜。

至於這些俘虜過後為何死得不明不白,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了,不能怪到李唐朝廷頭上。

仁義的竇建德被殺了,並不仁義的王世充也被殺了,大河南北在經歷多年的流血和戰亂之後,終於可以太平了!

武德四年的秋天,李唐朝廷上至李淵父子,下至文武百官和軍隊將士,無不對中原與河北的形勢抱有如此樂觀的看法。

七月十八日,李淵任命陳君賓為洺州刺史,命將軍秦武通等人率部進駐河北,同時任命鄭善果為慰撫大使,負責安撫和收編竇夏舊部,並遴選和任命山東(太行山以東)各州縣官吏。

然而,就在李淵下達詔書的次日,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河北的漳南縣(今河北故城縣東)再度燃起了烽火。

有一個竇建德的舊部於七月十九日聚眾起兵,當天就攻占了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