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黑闥再犯大唐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八月初,正當復仇之神劉黑闥借助突厥人的力量再度南下時,東突厥的頡利可汗也親率數十萬鐵騎大舉入侵唐朝邊境。

頡利可汗名叫阿史那咄苾,是啟民可汗的第三子、始畢可汗和處羅可汗的弟弟,他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即位時,正值東突厥達到全盛之際,擁有雄兵百萬,所以極為驕狂,一直有侵淩中原之心。而武德初年的李淵出於天下未定、內戰頻仍的原因,只好對其采取綏靖策略,始終以防禦為主,不願與突厥全面開戰。

自從李淵入據長安開創大唐後,東突厥與李唐王朝之間的戰爭總是時斷時續,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從未完全停止。突厥人雖然在李淵起兵初期曾對他提供援助,但到了李淵登基稱帝、勢力逐漸壯大之後,突厥人就轉而支持其他的割據勢力,一意對李唐王朝進行制衡。幾年來,東突厥曾經不遺余力地支持過薛舉、李軌、劉武周、梁師都、竇建德、王世充等等,目的就是讓他們與李淵相互制約,以便坐收漁翁之利。

只不過讓突厥人沒有想到的是,李唐崛起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短短幾年間便有一統天下之勢,而那些原本與其勢均力敵的割據群雄則一一敗亡、灰飛煙滅。到了武德五年,突厥人手中的籌碼只剩下梁師都、劉黑闥、高開道以及劉武周的部將苑君璋。就這幾只阿貓阿狗,顯然已經不能對李淵構成威脅。

這種一邊倒的局面是突厥人最不願看見的。一個統一而強大的中原王朝的興起,對突厥人而言只會有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此次頡利可汗親率大軍南下,就是想挫一挫李唐的銳氣,讓李唐感受一下突厥人在軍事上的強大威脅,對突厥心存忌憚;當然,就像突厥軍隊每一次南下所做的那樣,劫掠金銀財帛也是他們此次南侵的題中之義。

這一年八月十日,頡利可汗從雁門入侵,隨即兵分兩路,他自己親率十五萬,攻擊李唐的發祥地並州,另一路攻擊原州(今寧夏固原縣)。

突厥人大兵壓境、來勢洶洶,李淵不敢掉以輕心。八月十一日,李淵命唐軍兵分四路,由太子李建成率一路出豳州(今陜西彬縣),迎戰突厥的西路軍;由秦王李世民率一路出泰州(今山西河津縣),迎戰突厥主力東路軍;另派雲州總管李子和(郭子和)奔赴雲中(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從側翼攻擊頡利大軍;最後由左武衛將軍段德操奔赴夏州(今陜西靖邊縣北)切斷突厥西路軍的後路。

雖然進行了周密部署,但李淵還是不希望與突厥全面開戰。他隨即召開廷議,向百官詢問戰和之策。曾多次出使東突厥的太常卿鄭元璹說:“開戰則加深與突厥的積怨,以臣之見,還是和解比較有利。”中書令封德彝則認為:“突厥人自恃兵強馬壯,歷來有輕視中國之心,若不戰而和,則是向敵人示弱,突厥日後必定卷土重來。臣認為應當奮勇還擊,先打幾場勝仗再來講和,如此方可彰顯我大唐恩威!”

李淵最終采納了封德彝的意見。

八月二十日,突厥東路的主力大軍進抵汾水東岸,唐並州大總管、襄邑王李神符率部迎戰,擊破突厥軍隊,首戰告捷。稍後,汾州(今山西汾陽市)刺史蕭顗也率汾州守軍迎戰,大破突厥的先頭部隊,斬首五千余級。

二十九日,突厥的西路軍攻陷了大震關(今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東南)。

頡利可汗親率的東路軍雖然略遭挫折,但是兵力仍然十分強大,遂一路向縱深挺進。河東的唐軍偵察兵很快向朝廷發回了戰報,說突厥大軍已經深入介休與晉州(今山西臨汾市)一帶,數百裏之內,漫山遍野都是突厥騎兵。

眼看一場大戰已經不可避免,就在這個時候,李淵派出的和談使者鄭元璹來到了頡利可汗的大營。

鄭元璹進入可汗大帳時,馬上擺出一副強硬姿態,詰問頡利為何背棄盟約悍然入寇。頡利一時語塞,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對於這個外交斡旋高手鄭元璹,頡利可汗是相當了解的。此前鄭元璹曾四度出使突厥,每一次都是在他們突厥人的刀尖上遊走,可到最後總能化險為夷。他上次出使突厥是在武德三年,其時李唐剛剛消滅劉武周,梁師都頓感唇亡齒寒,連忙遊說當時的處羅可汗發兵進攻李唐。處羅可汗隨即與梁師都制訂了一個大舉入侵中原的計劃,但是未及實施,處羅可汗便暴病而亡。正當此時,鄭元璹代表李唐來與突厥和談,遂被強行扣押。直到後來形勢緩和,兩國互相交換被扣使節,鄭元璹才得以安然回國。但是在鄭元璹被扣期間,頡利可汗記得很清楚,這個硬骨頭從來沒有表現出半點恐懼,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就像住在自個兒家裏一樣。對於這樣的膽識,頡利可汗確實是有幾分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