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儲之爭(第3/4頁)

頻頻放電的韋團兒遭遇了李旦這塊絕緣體,女人的自尊心頓時受到了嚴重挫傷。最後她終於惱羞成怒,把一肚子怨氣全撒到了李旦的兩個妃子身上。

因為她得不到的東西也絕不讓其他女人占有。

就這樣,李旦最心愛的兩個女人,正妃劉氏(李成器的生母)和德妃竇氏(李隆基的生母),便平白無故地變成了韋團兒的情敵,從而遭遇了一場飛來橫禍。

韋團兒利用武皇對她的信任,狀告劉氏和竇氏暗中施行厭勝之術,制作桐人詛咒武皇。此事當然引起了武曌的震怒。因為在武曌看來,李旦從皇帝被廢為皇嗣,這兩個女人的地位隨之一落千丈,肯定對此懷恨在心,因而完全具備詛咒她的動機。更何況對於這類事情,武曌向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

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正月初二。李旦並不知道,這將是他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個日子。這天一大早,劉氏和竇氏按慣例前往嘉豫殿向武皇拜賀新年,可她們從此再也沒有回來。李旦在東宮從下午等到晚上,又從晚上等到第二天早晨,始終看不到她們的身影。最後李旦終於意識到——她們永遠也不會回來了!

那一刻李旦肝腸寸斷。

他並不知道他的兩個妻子為何會無緣無故遭遇死亡,他只知道——膝下這一群年幼的兒女從此再也見不到母親。

兩個安分守己,相夫教子的女人,兩個從不過問政治,更不敢對武皇有半句怨言的女人,就這樣被另一個打翻了醋壇子的女人莫名其妙地送入了鬼門關……

劉氏和竇氏的最終下落或許只有武皇身邊最寵信的少數幾個宦官知情。他們那天奉武皇之命悄無聲息地抹了這兩個女人的脖子,然後又用最不著痕跡的方法處理了她們的屍體。一切都幹得神不知鬼不覺,兩個大活人頃刻間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連屍骨都沒有留下。多年後睿宗李旦復位,曾嚴令宮人掘地三尺,翻遍了嘉豫殿的每一個角落,然而始終找不到含冤被害的兩個妻子的屍骨。最後李旦只好用她們穿過的衣物為她們招魂,隨後築起了兩座衣冠冢,用最隆重的禮節下葬,希望她們飄泊的冤魂能夠入土為安。

這當然是李旦重登君位後才有能力辦到的事情,而在二妃被害的當時,李旦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強忍悲慟,在武皇面前神色自若,裝成什麽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韋團兒害死劉氏和竇氏之後,仍然不解恨,甚至還想設計謀害李旦。不過惡人自有惡人磨,沒過多久她就被別的宮女告發了,她誣告劉氏和竇氏的事情也隨之真相大白。武曌怒不可遏,二話不說就命人殺了韋團兒。

雖然韋團兒已經作法自斃,玩火自焚,但是由她一手制造的這場災難卻遠遠沒有終止。

因為武曌對李旦的猜忌和防範仍然存在。

盡管李旦從未在她面前表露過任何哀怨之色,可知子莫若母,武曌當然知道李旦強顏歡笑的背後是什麽。世上沒有哪個男人會對自己愛妻的死亡無動於衷,何況還是李旦這種心細如發,感情豐富之人。所以武曌有理由認為李旦肯定會對她懷恨在心。因此武曌當然就更不能放松警惕,而必須嚴加防範了。

如果武曌是普通的母親和婆婆,在明知錯殺了兩個兒媳之後,她一定會對兒子心懷愧疚,並且對他作出某種補償;可武曌首先是一個皇帝,這就決定了她不僅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要變本加厲地提防自己的兒子。

這一年臘月,武曌把李旦的五個兒子全部降為郡王,女兒一律降為縣主,同時加強了對李旦的監禁,不許他邁出東宮一步,更不許朝臣和他有任何接觸。不久後,有兩個官員傻乎乎地前往東宮探望李旦,馬上就被告發,武曌立即下令將二人腰斬於市。

腰斬是一種極刑,其殘忍程度遠甚於斬首和絞刑,所以通常施於那些十惡不赦的重犯。可武曌此次居然動用此刑,顯然是要殺雞儆猴,震懾百官。經此教訓,滿朝文武再也無人敢踏進東宮半步。

皇嗣李旦落入了如此窘迫危險的處境,最高興的莫過於武承嗣了。

他意識到李旦已經被武皇推到了懸崖邊上,只要他再加一把力,必定可以把李旦推進死亡的深淵。如此天賜良機,武承嗣豈能放過?

隨後,一道匿名密奏便遞到了武曌手上,指控皇嗣李旦謀反。武曌即刻命來俊臣負責審理。李旦一聽說有人告他謀反,而且主審官又是殺人魔王來俊臣,心中頓時絕望,覺得這一回自己是必死無疑了。

來俊臣效率奇高,一接到武皇敕命,馬上進入東宮現場辦案,在大堂架起刑具,然後把東宮的各色人等全都押來訊問。東宮的侍從和下人們一見到那些名聞天下的刑具,一個個嚇得面無人色。來俊臣二話不說,抓過一批就開始動刑。須臾之間,東宮內已是一片慘嚎。眼看這些人馬上就要屈打成招,人群中忽然站出一個人,大聲說:“皇嗣沒有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