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歸長安(第2/3頁)

是的,兩兄弟現在已經成了女皇延伸在外的耳目喉舌,朝堂的很多事情都是通過他們傳遞給女皇的,而女皇的很多旨意自然也要通過他們傳達給朝臣。

古往今來,所謂的弄權之臣就是這麽產生的。

就像吉頊所說的那樣,二張專以美色得寵本來就已經讓天下人“側目切齒”了,如今他們趁武皇年邁又得寸進尺地弄權攬政,自然更是讓朝野上下感到義憤填膺。

這年深秋的某一天,有三個年輕人就聚在一起談起了這個話題。

他們是太子李顯的嫡長子邵王李重潤,還有他的妹妹永泰郡主,以及郡主的夫婿、武承嗣的嫡子魏王武延基。這一年,李重潤十九歲,永泰郡主十七歲(已經身懷六甲即將臨盆),武延基也比他們兄妹大不了幾歲。年輕人都比較容易沖動,說起話來口無遮攔。這天他們偶然議論起了二張,說著說著嗓門就大了,話也越來越難聽了,最後還牽扯到了他們的祖母武曌,自然也沒什麽好話。

三個年輕人一通發泄之後,話題慢慢就轉到了別的地方,可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這番話竟然會給他們帶來一場滅頂之災。

因為隔墻有耳。

李重潤的異母弟弟李重福無意中聽見了這些話。

而李重福的老婆就是張易之的外甥女,所以這番話很快就傳進了二張的耳中。二張氣得直跺腳,馬上去找武皇告狀,而且還添油加醋地形容了一番。

女皇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太子李顯第一時間被叫到了武皇面前,還沒明白是怎麽回事,就被劈頭蓋臉地痛罵了一頓。等到他聽明白事情的原委,全身的衣服已經被瞬間爆出的冷汗浸透了。武皇最後余怒未消地扔給了李顯一句話——回去好好管教一下你的子女和女婿,讓他們別太放肆了!

李顯木立當場,整個人都被一種突如其來的恐懼攫住了。這十幾年來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好不容易重見天日當上了太子,沒想到子女和女婿竟然給他惹來了如此的滔天大禍……怎麽辦?母親讓他“好好管教”究竟是什麽意思?

李顯失魂落魄地回到了東宮,最後咬咬牙做出了一個連他自己都不寒而栗的決定——逼令李重潤和武延基自殺!

在猶如驚弓之鳥的李顯看來,不管母親那句話意味著什麽,自己都必須下狠手。因為母親完全有可能借這件事情來試探他的忠誠度,倘若無法給母親一個圓滿的交待,等待他的必將又是貶黜流放的命運。這幾十年來他已經看過了太多的流血和殺戮,也一次次領教了母親鐵血無情的手段,所以,無論心裏再苦、再痛、再不舍,他也必須壯士斷腕,丟卒保車!

就這樣,正值青春年華的李重潤和武延基同時被逼自盡;稍後,身懷六甲的永泰郡主受不了如此嚴重的打擊,嬰兒早產死亡,本人也在無盡的痛苦和淒涼中死去。

一番激憤之辭,就葬送了三條猶如鮮花一般剛剛綻放的生命,還外加一朵夭折的蓓蕾。

沒有人知道女皇武曌聽到這個消息時會作何感想——是對兒子李顯的忠誠感到滿意和欣慰,還是痛心於李顯錯解了她的用意?

沒有人知道。

人們只知道經過這件事後,二張和他們的兄弟就更加一手遮天,勢傾朝野了。

就在這幕慘劇發生的一個月後,武曌忽然頒布了一道敕令,命太子、相王及文武百官全部跟隨她西返長安,同時大赦天下,改元長安。

自從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離開長安東赴洛陽,武曌已經有整整二十年沒有踏上這片土地了。雖然這裏承載著她出生、成長、奮鬥、掙紮,以至最後獲得成功的全部記憶,但是武曌對於這片土地卻沒有多少好感。

原因只有一個——這是李家王朝的龍脈,是大唐帝國的象征。

在這裏,武曌難免會有一種鵲巢鳩占的尷尬;而只有在洛陽,她才會有一種我主沉浮的自信。所以,她不願意回來。

不過今天,她終於還是回來了。

龍首原上高高矗立的宮闕還是像當年那樣壯麗巍峨,長安城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看上去依舊是那樣熟稔而親切,一切似乎都和她離開的時候沒有什麽兩樣。然而星移鬥轉,物是人非。二十年時光就像一簇璀璨的煙花,刹那綻放,刹那凋零。當年那個英姿勃發的天後武媚仿佛剛剛離開,而今這個白發蒼蒼的女皇武曌已經悄然歸來……

樹高千尺,葉落歸根。

帶著二十年恩怨交織的情感,帶著二十年山重水復的記憶,帶著一個老人鄉音未改鬢毛已衰的悲欣與惆悵,武曌終於回到了她夢想開始的地方。

女皇武曌的歸來無疑昭示著帝國的政治重心已經從洛陽回歸長安,同時也等於是向天下人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李唐的復國已經為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