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的強力幹政(第2/3頁)

首先引起人們關注的事情有兩件:一是殿中監竇懷貞的入相,二是禦史大夫薛謙光的貶謫。兩個當朝大員的一升一降,就發生在太平公主回朝不過十來天的時候。

前文說過,韋後一黨覆滅時,號稱“皇後阿奢”的竇懷貞“大義滅親”,毅然砍下老婆的人頭棄暗投明,雖因此免於一死,但終究沒保住烏紗,被貶為濠州司馬。竇懷貞不甘心就此敗落,於是一轉身又投靠了太平公主,旋即升任益州長史,沒多久又回朝擔任殿中監。

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內鹹魚翻身,竇懷貞真是喜出望外。他發誓,後半生一定要一心一意跟著太平走,生當太平的人,死當太平的鬼。所以,自從調回長安之後,竇懷貞每天下班都不是往家裏走,而是屁顛屁顛地往太平公主的府上跑,又是磕頭又是請安,極盡巴結奉承之能事。凡是太平公主交代的事情,他必定不辭勞苦,辛勤操辦,從而極大地博得了太平公主的歡心。

有付出就有回報。這一年的五月,竇懷貞終於一躍而為禦史大夫、同平章事,赫然躋身宰相行列。幾個月後又升任侍中,把持了門下省的大權。

由於嘗到了依附公主的甜頭,所以竇懷貞不僅猛拍太平公主的馬屁,而且對其他得寵的公主也是阿諛諂媚惟恐不及。當時,睿宗李旦為兩個女兒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修建私人道觀,“逼奪民居甚多,用功數百萬”,多數朝臣紛紛勸諫,惟獨竇懷貞一人極力贊成,並且自告奮勇擔任監工,天天往建築工地跑,幾乎很少在朝堂上辦公。時人對他頗為不齒,紛紛恥笑他“前為皇後阿奢,今為公主邑司(管家)”。(《資治通鑒》卷二一〇)

就在竇懷貞擢任禦史大夫、榮升宰相的同時,原禦史大夫薛謙光被罷職,貶為岐州刺史。薛謙光之所以被貶,是因為彈劾了一個和尚。

這個和尚就是當初深受中宗和韋後寵幸的胡僧慧範。

和竇懷貞的經歷類似,這個終日不務正業,既不誦經也不念佛,專以巴結權貴為業的外國和尚,現在也投靠了太平公主。仗著太平公主的庇佑,他橫行不法,大肆侵占民宅民田。薛謙光看不過眼,就搜集罪證對他發起彈劾。沒想到太平公主馬上跳了起來,直接去找睿宗告狀,結果非但沒有懲治慧範,反而倒打一耙,把薛謙光逐出了朝廷。

太平公主如此強力幹政,一手遮天,不僅朝野上下人人側目,就連睿宗李旦也深感無奈。其實李旦明明知道不能讓這個驕橫的妹妹為所欲為,但不知道為什麽,每當事到臨頭的時候,他又總是不由自主地屈從和妥協。

李旦對自己性格上的這種軟弱非常不滿,可又無力改變。同時,他對朝政日非的現狀也非常擔憂,頗有澄清吏治之心,卻照樣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李旦對現任的這些宰相也不免心生怨言。他覺得這些人要麽是屍位素餐無所作為,要麽是明哲保身遠離是非,總之都有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嫌疑,實在擔不起輔弼之責。

景雲二年十月的一天,李旦內心的不滿忽然爆發。他禦臨承天門,同時召集現任的五位宰相,公開宣布將他們集體罷免。詔書稱:“政教多闕,水旱為災,府庫益竭,僚吏日滋;雖朕之薄德,亦輔佐非才。”然後一一宣讀了對這些人的處理辦法:韋安石為東都留守,郭元振為吏部尚書,竇懷貞為左禦史大夫,李日知為戶部尚書,張說為尚書左丞,“同日並罷政事”。(《資治通鑒》卷二一〇)

集體罷相的這一幕發生後,滿朝文武紛紛猜測,睿宗接下來恐怕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了。因為他登基這麽久,還從來沒有幹過一件這麽有爆發力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不禁感到眼前一亮。

然而,結果卻再次讓人們大失所望。

因為,此後有七個大臣先後拜相,可其中居然有五個出自太平公主門下。

這七個人分別是:劉幽求、魏知古、崔湜、陸象先、竇懷貞(重新入相)、岑曦、蕭至忠。其中,除了劉幽求和魏知古(睿宗李旦的相王府舊部)之外,後面五人清一色是太平公主的黨羽。

人們絕對沒有想到——睿宗李旦為了澄清吏治而集體罷相,其結果反倒替太平一黨入主中樞掃清了道路!

帝國高層的這番人事變動真是充滿了諷刺意味。

僅以此事,人們便足以看出,李旦這輩子恐怕是要軟弱到底了。因為偶爾一兩次爆發根本不足以讓他變得強硬起來。說到底,帝國的朝政還是太平公主一個人說了算。

對於太平公主力挺的這五個人,睿宗李旦對其他四個都不敢有什麽意見,惟獨對其中一個的人品極感厭惡,所以一開始堅決不用。

這個人就是崔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