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成就霸業(第3/8頁)

一二〇三年的冬天,成吉思汗在克魯倫河下遊的帖麥該河岸邊召集各部族的代表,召開大會。此地位於興安嶺山脈西面,接近金國邊境。

此時在這裏召開部落大會,明顯是要向金國宜布:成吉思汗已經取代原來的金國盟友克烈部的脫斡鄰勒。簡言之,成吉思汗想通過這次大會,與金結盟。

消滅了克烈部之後,成吉思汗便制定了各種制度,養精蓄銳,富國強兵。

在這一年冬天,成吉思汗頒布了第一道法令。偷盜、打架鬥毆、殺人傷人、戰爭中未經許可的掠奪、戰場上臨陣脫逃以及違反命令等,在此之前都是交給各族族長處置,現在法令頒布之後,一切都要依照法令裁決。

一二〇三年之後的四年時間裏所定的制度,成了後來蒙古憲法“劄撒”的原形。

在鼓勵發展畜牧業的同時,成吉思汗還鼓勵狩獵。狩獵不僅能夠補給食物,還能作為一種戰鬥訓練,可謂一舉兩得。

與其說狩獵是在模仿戰鬥,不如說狩獵本身就是戰鬥,只不過在狩獵中,敵人不再是人,而變成了草原上的猛獸。

但是,成吉思汗依舊給戰鬥和狩獵劃分了界限。狩獵有著戰鬥時所沒有的樂趣。對於生活單調的遊牧民族來說,狩獵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娛樂。

雖也有那種在血腥中迷失本性,以殺人為樂的士兵,但這並非常態。戰鬥便是一種你死我活的殺人遊戲,戰爭之後的掠奪和強奸仿佛是附屬品。他們即便會把這種行為當成享樂,其實那也並不是戰爭的目的。但是狩獵並不需要拼個你死我活。雖然有些猛獸會反擊,但是在狩獵中,人始終占據絕對優勢。

始終處於勝利者的地位,享受其中的樂趣,這才是狩獵。

戰鬥中經常號令大家將敵軍斬草除根的成吉思汗,卻禁止士兵多殺獵物。在必要的食物得到確保之後,就放走已經不再需要的獵物。這樣,被放生的獵物能夠繼續繁殖,確保下次狩獵有所收獲。

成吉思汗在這樣的狩獵活動中,驗證了將翼改編為千戶的正確性。他的命令傳達給千戶長,然後從千戶長到百戶長,從百戶長到十戶長,這樣下來,有條不紊,部下就如同自己的手足一樣聽從指令。

成吉思汗這些興邦之策,一一傳到了乃蠻部的太陽汗耳中。

如果繼續置之不理,蒙古就會變得更為強大。而現在以乃蠻的實力,尚能制服蒙古。不過以一己之力與成吉思汗對陣,太陽汗還是有點心虛。於是,他派出使者,前往汪古部的族長阿剌忽失·的斤·忽裏那裏,想與之結成反成吉思汗的聯盟。

使者卓忽難轉達太陽汗的意思:“聽說東方有一小撥蒙古人興風作浪,希望貴部能與我們合力將其消滅。我軍在此地起兵,然後與貴軍會合,讓我們一起奪了他的箭筒。”

阿剌忽失是一個慎重之人,聽了太陽汗的請求,開始在心裏盤算。

汪古部是一個較文明的部族,他們與金國緊連,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金和宋的影響。汪古部原本具有突厥的血統,但是他們的風俗和生活方式卻和蒙古相近。宋人稱這些人為白韃靼,意為文明的蒙古人。正因如此,他們能夠迅速從鄰國得到各種情報,也知道蒙古的形勢。

他清楚,成吉思汗領導下的蒙古,絕不是太陽汗所說的“一小撥”。現在的蒙古,在陸續消滅了蔑兒乞、塔塔兒、泰亦赤兀和克烈部之後,已經成為草原上的霸主。

成吉思汗部不僅勇猛,而且人才雲集,戰後的實力在短期內得到了恢復,鞏固了統治體制,確立起先進的軍事力量。成吉思汗連戰連勝,所向披靡,儼然一代豪雄。

要是與這樣的對手正面作對,必然是以卵擊石。汪古和乃蠻不僅地域相接,而且王族之間有姻親關系。此時聯合,無異於一對男女相約殉死。

阿剌忽失婉轉地拒絕了太陽汗的請求,送走了使者。之後,為了確保汪古部的安全,他派出使者出使成吉思汗。

“乃蠻的太陽汗想要奪取您的箭筒,曾經來到我部,請我部與之並肩作戰。我已經拒絕了他的請求,希望貴部多加提防。”

阿剌忽失為了向成吉思汗表忠心,出賣了乃蠻。

汪古部使者的到來,正中成吉思汗下懷。

成吉思汗的下一個目標便是乃蠻。乃蠻是接受了文明洗禮的部落,和之前被成吉思汗所滅的各部有所不同。

乃蠻部猛將撒蔔勒黑曾經讓成吉思汗和脫斡鄰勒吃盡苦頭。而如今,乃蠻部不僅殺了脫斡鄰勒,而且將他的頭骨踩得粉碎,現在又想聯合汪古部,要與成吉思汗為敵。可以說,是乃蠻人揭開了戰爭的序幕。

—二〇四年初春,成吉思汗在帖麥該河岸召集各部族的族長,召開忽裏台,商討出兵乃蠻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