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蒙古之魔(第5/5頁)

但術虎高琪堅持主張抵抗。“現在蒙古的兵馬已經疲憊。經歷了長久的征戰之後,他們已經厭倦了,而我們在城內擁有充足的兵力、兵器和糧食。中都的將士們奮勇抵抗,全國的將士都會起來響應。只要將分散在各地的將士集合起來,就能打敗遠征的蒙古兵。成吉思汗之所以派來議和的使者,正說明蒙古軍已經無力再戰。不能輕信成吉思汗的話,我們應該堅持抵抗。”

術虎高琪的分析合乎情理,大家於是又開始傾向於抵抗。但是此時,丞相完顏福興卻站出來主張議和。

已經厭倦了戰爭的宣宗接受了福興的建議,同意與蒙古議和。

宣帝將永濟的女兒歧國公主嫁給成吉思汗,並獻上大量的金銀財寶、五百男童、五百女童以及三千匹馬作為嫁妝。

宣宗與作為陪嫁的一千名男女童的家人一起,來到撫州相送。出發時,孩子們緊緊拉住家人哭泣,父母緊緊抱住孩子,不忍撒手。

此次分別之後,他們將沒有再次相見的機會。這些男童和女童將成為蒙古人的奴隸,被剝奪一切自由。

撕心裂肺的痛苦中,親人分別。朝著北方沙漠行進的蒙古軍中,這些孩子哭泣不止。當前來相送的宣宗及孩子們的父母淡出視野之後,成吉思汗突然下令停止前進。

“將這些孩子全部殺掉。”

博爾術非常吃驚,問道:“為什麽要殺掉無辜的孩子?”

“這些孩子長大之後會向蒙古復仇。”成吉思汗答道。

“那麽只要將男孩殺掉就好,沒有必要把女孩也殺掉。”

“這些女孩親眼看到我們把男孩殺掉,心中必然會埋下怨恨的種子。她們以後所生的小孩,必然會成為內部的敵人。”

“既然您早已決定要殺掉他們,為什麽還要帶走他們?”博爾術繼續追問。

“這些男孩都是金國的才俊,長大之後會成為金國的官員,必然會對我蒙古橫刀相向。要是這些孩子已經長大,說不定就饒他們一命。但是,他們還是沒有長大的孩子,將來如何難以預測。我便是最好的例子。要是我小時候便被殺,金人也不會有今天的煩惱。你不要認為這些家夥只是天真無邪的孩子,他們是日後向我蒙古復仇的禍種。要將這些禍種斬殺於萌芽之中。”

聽了這些話,博爾術無言以對。

博爾術發現成吉思汗已經變了。他已經從一個部落的首領變成了全蒙古的可汗,因此必須舍棄所有的溫情,以保護整個蒙古的安全為最高使命。

劄木合曾經因為活煮了叛逃到成吉思汗陣營的七十個人而失去人心。

當時,成吉思汗的寬容和劄木合的殘虐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因此所有的部眾都信賴成吉思汗,並將自己的未來托付與他。而現在的成吉思汗,已經完全沒有了這樣的寬容之心,在本民族的統一戰爭中表現出寬容的成吉思汗,在與異民族的戰爭中卻表現得異常冷酷無情。

博爾術注意到,成吉思汗的冷酷來源於為大英雄者鐵一般的意志。

當年,成吉思汗一家被泰亦赤兀人遺棄在草原上的時候,他為了一家人的團結,果斷地殺掉同父異母的弟弟別克帖兒,現在,他又果斷地下令殺掉這一千個孩子。這兩件事在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

博爾術看到了成吉思汗要保衛全蒙古的堅強意志。

一千個孩子當場被殺掉。成吉思汗母親的幾個養子——曲出、闊闊出、失吉忽禿忽和博爾忽原本都是在敵軍陣營裏撿回來的孩子,但是現在,這樣的例外行不通了。

身處遙遠的沙澳南端的宣宗和孩子們的親人,都沒有聽到孩子被殺時淒厲的呼喚。

一千個孩子的屍骨,橫躺在沙漠中。

全軍將士看到無辜的孩子被殺,頓時肅然。每一個士兵都從這件事中看到了成吉思汗不可動搖的意志。

不管是對於成吉思汗,還是對於其他蒙古人,金國都是殺害了他們父祖的不共戴天的仇敵。

“我們的部眾,即便磨破了指頭,失去了手指,也要為我報仇。否則我將永遠無法瞑目。”二代可汗俺巴孩汗臨死前的遺言,不時在每一個蒙古人耳邊回響。成吉思汗想通過這件事,告訴連戰連勝的蒙古軍,不可因為驕傲而忘記了曾經的屈辱。

成吉思汗在此之後,變成了蒙古之魔。

這個魔在殺掉別克帖兒的時候便已存在,只是在這個時候才這麽露骨地表現出來。

這一千名孩童成了成吉思汗祭奠長生天的犧牲品。如果他戰敗,那麽這一千名金國孩童的命運便是明天的蒙古孩童的命運。

這些犧牲,是獻給長生天的,是為了保證蒼狼的子孫不會遭遇這樣的命運。成吉思汗暗自發誓,決不能讓這種悲劇在蒙古人身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