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蒼狼的遺囑(第6/7頁)

在耶律楚材看來,三個皇子當中,無論誰繼承汗位,都沒有什麽區別。他們各有長短,與父親成吉思汗均無法相比。但是,他們的缺點,可以依靠大臣們的輔佐來彌補,

從個人情感上來說,楚材最喜歡拖雷。但是,如果違背成吉思汗的遺命,在忽裏台上推舉拖雷,勢必引起爭鬥。而各敵對勢力必然會趁著蒙古的內訌而趁機出兵。成吉思汗費盡一生精力換來的和平帝國會再次陷入戰亂,小部分統治階級爭權奪利造成的禍端,最終會殃及百姓。或者說,在統治階級的爭鬥中,受傷害最大的是百姓。

現在蒙古暫時由拖雷監國,諸將都回到了各自的領地。到了第二年,這些將領也開始為攝政監國這種形式擔心起來。大家紛紛呼籲召開忽裏台,正式確定大汗的人選。耶律楚材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在成古思汗逝世後的第二年召開忽裏台,確定大汗人選,可謂時機恰當。如果再早一些,拖雷一家會感到不滿,再晚一些,則勢必招致窩闊台一家的怨恨。

耶律楚材選定了一二二九年八月這個草原最美的時候召開忽裏台,召集起蒙古國的權貴。

這次忽裏台事關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導致帝國分崩離折。從耶律楚材的本心來說,他真想在忽裏台上推舉拖雷,讓蒙古陷入內訌,將其引向分裂,以此為愛女夏光報仇。但是,耶律楚材接受了成吉思汗的囑托,他認為自己應該忘記個人恩怨,以全蒙古的和平和穩定為重。這樣的心理變化雖然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現在的耶律楚材的確是這樣想的。如果讓蒙古分裂,草原甚至中原將再次陷入戰亂,九泉之下的女兒也不會高興的。

人們決定在克魯倫河畔舉行忽裏台,並開始著手大會的準備。此時的蒙古疆土,已是一二〇六年成吉思汗即位時的數十倍。參加忽裏台的人數,也非當年可比。

平常天各一方的親戚族人可以通過忽裏台團聚敘舊。而且,這次的忽裏台是一次確定汗位繼承人的大會,因此將會持續很長時間。

新建了很多營帳,供聚集到這裏的皇族、諸將,以及友好鄰國的使者賓客及其隨從、巫師和卦師等人居住。另外,還要搬來很多食品和飲品,建設牛馬羊圈等。原本只是召開忽裏台的地點,現在被建設成一個大都市。

很多蒙古牧民也從各地趕來,關注第二代大汗的產生。

忽裏台只有千戶以上的貴人參加,但是確定汗位的大事,沒有理由拒絕百姓關注,而且,要想將新汗即位的消息公布全國,前來觀看的人越多越好。

如果忽裏台順利舉行,這裏將非常熱鬧,但是一旦出現什麽閃失,因此起了爭鬥,前來圍觀的百姓無疑將會讓現場更加混亂,而且,還有各國來的朝賀使節,根本無法隱瞞議事的結果。

八月上旬,出席忽裏台的人便已經到齊。

忽裏台在溫和的氣氛中開始。酒宴一直持續了四十天。

大會的最大議題乃是推舉第二代大汗,接著便是商議伐金的對策。如果第二代大汗能夠順利確定,伐金之策也就自然而然可得到解決了。

酒宴持續的四十天中,每個人都觀察著其他人的臉色,揣摩對方意圖,以便掌握大會趨勢。每一個出席的人都很懼重,今後的前途都在此一舉。

參加忽裏台的人,很多都是蒙古各部族的首領。他們的投票將會影響到一族人的命運,因此愈發慎重。

在四十天的酒宴中,大部分人都傾向於推舉拖雷。拖雷的人氣遠遠超過以穩健著稱但是沒有個性的窩闊台。

但是,不管怎麽說,窩闊台是成吉思汗指定的人選。如果違背成吉思汗的遺志而推舉拖雷,窩闊台定不爽快。

到了第四十一天,時機終於成熟。大家都已盡歡,忽裏台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了。

在大會列席者中,資格最老的就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合撒兒。三弟合赤溫已經去世,其子額勒只帶繼承了家業。但是,按照蒙古的習慣,最小的兒子應該是父親的守爐人,因此最小的兒子通常被叫做斡勒赤斤(火的主人)。

成吉思汗最小的弟弟帖木格受封的領地和物品遠遠多於其二哥合撒兒和三哥合赤溫,帖木格是成吉思汗的家人當中最有分量的長老級人物。

由於帖木格自己也是兄弟當中最小的,因此,他想推舉拖雷。全部列席者都將目光聚集在這位長老級人物身上,催促他發言,

帖木格知道,自己的發言舉足輕重。他慢悠悠地站了起來,心中早已想好說辭:“我推舉拖雷,原因有二。其一,現在拖雷作為攝政已監國一年,有治國經驗。其二,按照蒙古末子繼承傳統,也應該……”

但是他尚未開口,耶律楚材便站了起來,搶先大聲說道:“請允許楚材在決議之前宣讀先帝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