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老國人才(第5/10頁)

“這是蒙古軍慣用的伎倆。他們在束手無策的時候便會提出議和,一旦打開城門,便會撕毀條約,屠殺守城的將士和百姓。絕不能上當!”

楊居仁極力勸阻哀宗。但是此時雙方兵民死亡人數已近百萬,身心俱疲的哀宗答應了蒙古的議和請求。

正如楊居仁所說,這只不過是速不台的一個陰謀。在兩軍開始議和的時候,蒙古派出的使者唐慶在前往開封的途中被“金國士兵”殺害。這其實是身穿金國軍服的蒙古士兵幹的。

議和談判因此決裂,速不台再次下令對開封發起進攻。

在議和談判決裂的同時,哀宗宣召在三峰山戰役中失利退守南陽重建軍隊的武仙、鄧州行省完顏思烈和陜西的鞏昌總帥完顏忽斜虎等人前來救援。

這三支部隊的總兵力約二十萬,與開封的十萬守城將士加在一起,總兵力遠遠超過蒙古軍。如果他們能夠齊心協力對抗經過長途跋涉已經疲憊不堪的蒙古軍,絕對有戰勝的機會。但是,由於三將都要爭主導權,無法團結一致。

再加上四百萬難民擁擠在開封城內避難,導致瘟疫,約有九十多萬人因此喪生。城內囤積的糧食也將要盡了。

武仙進攻到距離開封約三百裏處後,發現前方有蒙古軍,遂傳令完顏思烈不要輕舉妄動,等自己的軍隊與其會師之後再一起對蒙古軍發起進攻。武仙曾經在三峰山與蒙古軍交戰,他知道完顏思烈單槍匹馬肯定不是蒙古軍的對手。

但是完顏思烈急於立功。

“我為什麽要聽武仙的指揮?蒙古人不過是餓狼,讓他們瞧瞧我的厲害。”

他說著這樣的大話,不顧武仙勸告,繼續向前開進,與蒙古軍遭遇,結果幾乎不戰而逃。

武仙聽說這個消息之後,不禁仰天長嘆:“愚蠢的東西,上天好不容易給了我們一個戰勝敵人的機會,被他白白錯過了。我軍休矣。”

他率領全軍回到了南陽府的留山。

率兵出城準備接應援軍的赤盞合喜聽說了武仙撤退的消息,不得已又回到了開封城內。

金國雖然在兵力上有絕對的優勢,但是由於缺乏出色的武將,無法有效指揮作戰,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國家煙消雲散。

哀宗知道開封已經保不住了。如果開封陷落,皇帝被殺,那麽金國也就滅亡了。只要皇帝還活著,金國就還不能算是亡。哀宗決定暫時離開開封,以圖東山再起。

哀宗打開城內的寶庫,將財寶分給了將士,鼓勵他們說:“朕一定還會回來的。只要朕還活著,金國就不會滅亡。你們要守在這裏,等朕回來。”

如果帶著女人和孩子會行動不便,因此哀宗決定將太後、皇後和嬪妃都留在城內。離開的人和留在城內的人可能沒有再會之期,而且他們的生命都沒有保障。

鞏昌總帥完顏忽斜虎率領麾下的部隊前來迎接哀宗。見哀宗和皇後及眾嬪妃依依不舍的樣子,完顏忽斜虎厲聲催促道:“陛下,該出發了!”

他怕這樣下去,會失去逃跑之機。開封的西方已經完全被蒙古軍控制,因此他們選擇向東逃跑。

開封成為空城,但是窩闊台卻並未感覺到多少勝利的喜悅。

出征以來,拖雷的身體一直不好。他雖然早就感到不適,但是仍舊堅持迂回到南方邊境,最終在攻打開封的時候發病,不得已將指揮任務交給速不台,回草原了。

拖雷回去之後,一直靜心療養,卻絲毫不見好轉。這可能是攻打中原時過度的勞累損害了他的健康。

幾乎在同一時期,窩闊台也因為受不了連日的野外作戰而病倒,與拖雷一起回到蒙古。窩闊台很快便康復了,但是拖雷的病情卻日益加重。

拖雷在諸將中很受歡迎。伐金、攻打花剌子模,拖雷總是身先士卒,在最前面殺開血路,他已經成為蒙古的英雄。

在成吉思汗時代,蒙古的全部將士就像巖石一樣牢固地團結在成吉思汗周圍。現在拖雷麾下的士兵為了拖雷可以赴湯蹈火、不惜生命,但他們不會為窩闊台拼命。

窩闊台掌權以來,蒙古將士的意識發生了變化。之前如果軍隊的指揮官犯錯,成吉思汗只要派出身邊一個地位最為卑微的人,也能對其作出處罰,甚至將其處死。

成吉思汗是接受長生天的旨意,統一全蒙古,建立了大帝國的人神。不管什麽樣的大臣和高官,都不能違背人神的旨意。但窩闊台只是成吉思汗的一個兒子,而非人神。不再是人間之神的第二任大汗,在將士們眼中,不過是個指揮官。

隨著拖雷病情的惡化,拖雷陣營中的人態度變得強硬起來。他們認為,拖雷之所以病倒,是因為他總是身先士卒,勞累過度,在伐金前線,特別是在鈞州戰役中,窩闊台救援不及時,曾讓拖雷的軍隊陷入孤軍奮戰的艱難境地。拖雷就是在攻陷鈞州後病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