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信任的委任(第2/6頁)

“這怎麽可能呢?畢竟是敵人啊。”

“現在支撐我們大蒙古帝國的很多人原本不都是俘虜嗎?祖汗麾下的四駿之一者別便曾經射傷過祖汗,赤老溫也來自祖汗的宿敵泰亦赤兀部。而且不僅僅是這些肱骨之臣,臣鬥膽,殿下的生母不也出自曾經與祖汗為敵的克烈部嗎?現在的蒙古帝國已經和曾經的敵人融為一體,構築了一個神賜的大帝國。因此,愛自己的子民和愛敵人又有什麽區別呢?”

蒙古部族原本只不過是草原上一個小小的遊牧部落,統一了周邊各部,先後吞並了克烈、畏兀兒、西夏、金、西遼和花剌子模,才成為一個規模空前的大帝國。

姚樞繼續對忽必烈道:“為人君者,要修身、力學、尊賢、親親、畏天、愛民、好善、遠侯。一個開明的君主,應該有廣闊的視野和總攬全局的能力。”

“要總攬什麽呢?”忽必烈問道。

“一切。但是,這不是說事必躬親。您應該盡量將權力分給臣屬,信任他們。將領兵打仗的事交給武將,內政交給文官。您只要將兵權掌握在手中即可。但是分權並不意味著臣屬想幹什麽就幹什麽,您要經常聽他們的報告,如有疑點,就要仔細詢問,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必要的話,還要作出具體而準確的指示。為人君者,最為重要的,是將任務交給家臣,看著他們做事。”

“那為什麽還要將兵權握在手中呢?”

“文官武將,同朝為官,行政必然會受到武力脅迫。只有將文武分離,才是善政的根本。”

姚樞所說成為此後文官掌控軍權的肇始。忽必烈由此非常信任姚樞,不管遇到什麽事,都會跟他商量。

忽必烈在中原的威望越來越高。這讓在哈剌和林的蒙哥越來越不高興。忽必烈南征之際,蒙哥將以京兆(西安)為中心的陜西一帶封給了忽必烈。當時,陜西的農耕已經有上千年歷史,小麥、米、棉花、胡麻和藥草是其主要出產。這些收入也隨著封地一起,作為軍費封給了忽必烈。

在蒙哥看來,他給了忽必烈如此巨額的軍費,讓他率兵南征,但是忽必烈卻坐鎮金蓮川,按兵不動,沒有取得任何戰果。他覺得忽必烈的威望之所以越來越高,就是因為擅自挪用軍費,當做討好部下的資本。

一向喜歡速戰速決的蒙哥無法理解姚樞傳授給忽必烈的攻城戰術,他變得越來越著急,疑心也隨之加重。他想到派人牽制忽必烈。

速不台在窩闊台死後,參加了忽裏台,便回到土剌河畔的領地,不久之後病逝,享年七十二歲。蒙哥叫來速不台的兒子兀良哈台,對他道:“我令你為副將,指揮南征軍。”

當年第二次西征,窩闊台雖然任命拔都為總將,實際上指揮權卻掌握在副將速不台手中。這次蒙哥的命令與窩闊台當年的做法如出一轍。

但是那次西征,窩闊台並不是因為懷疑拔都才派出速不台,這次蒙哥任命兀良哈台為副將,完全是為了監視忽必烈。

拔都和蒙哥是堂兄弟,同時也是盟友。拔都對速不台的赫赫戰功和豐富經驗充滿景仰,非常敬重他。而速不台也會勸解經常在戰場上產生矛盾的諸位王子,保持了他們之間的團結。

於是,兀良哈台的心情非常沉重。

一二五三年,旭烈兀也朝著波斯進發了。

撒裏已經率軍朝印度進發。蒙哥對撒裏下達了“永遠向前”的命令。不回頭可以說是蒙古軍的軍令。旭烈兀在出征之際,暗自在心中做出了一個決定:此後再也不回蒙古,

蒙哥的東西兩面作戰計劃就此全面展開。

在旭烈兀出征之前,蒙哥給出了這樣的訓示:“東西南北的天涯海角才是我蒙古帝國的國境線。沒看到帝國的國境,你就不要回來。”

即便蒙哥不這麽說,旭烈兀也沒有回來的打算。當然他沒有表現出來,因為他此時與這個哥哥話不投機。

旭烈兀已經將目光投向了西方。他要像拔都一樣,在西方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王國。對旭烈兀來說,這次被任命為西征的總將,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不斷地遠征乃是蒙古的第一要義,也是蒙古人生存下去的目的。蒙古作為眾多遊牧民族的集合,只有不斷地為自己樹敵,才能維持團結。敵人被消滅之後,在草原上過一段安樂的日子,這個原本弛緩的集體將會馬上崩潰,通過遠征,可以維持各部族的團結。吞並了敵人之後,敵人也將融入蒙古。為了維持更龐大的集合體,保證團結,又必須發起更大規模的遠征。遠征與其說是蒙古的第一要義,不如說是一種生存方式。

旭烈兀奉蒙哥之命率兵出發。由於蒙古和漢地有相近之處,因此蒙哥在忽必烈出發的時候給出了詳盡的指示,但是旭烈兀西征,他幾乎什麽也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