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731部隊的補給城市哈爾濱(第3/8頁)

倪先生補充說:“退休的花園小學校長曾介紹說:‘這裏從前是座監獄,日本投降以後不久,又做過日本難民的臨時收容所,因此,那些日本人為了懷念過去,常常到這裏來訪問。’現在花園小學正在編‘校史’,尋找有關人員調查校舍的由來。”

等這部校史完成之後,日本領事館地下室的秘密,中國方面就會解開。

在花園小學那舊式磚瓦結構的建築物上寫有“五愛”的大標語:“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以及“勤奮學習,文明禮貌和遵守紀律”等口號。

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去這裏曾經是恐怖的“馬魯太”轉運站,而今天,這裏巳變成了旅館和學校。

印象淡薄的白樺寮

離開原日本領事館舊址之後,我們來到731部隊哈爾濱市內的聯絡站——“白樺寮”遺址。原白樺寮建築位於吉林街11號。這是條街道路面狹窄的普通街道,但731部隊人員是十分熟悉的。白樺寮右側同哈爾濱特務機關相毗鄰。在吉林街和一曼街的交叉路口處,設有哈爾濱市警察廳(今東北烈士紀念館),和憲兵隊本部一樣,戒備森嚴。

我們參觀的“原白樺寮”是一幢白墻的三層半(一層為半地下室)的俄式建築,現在已變成“地質勘測隊”的辦公地點了。

雖說這幢建築和戰前幾乎沒有什麽變化,但和我們從原部隊人員那裏獲得的印象有所不同。他們說,原白樺寮是一幢紅色磚結構的舊式二層建築,呈]字型,大門略高,有一個旋轉大門。

可是,有一位原部隊人員說,1938年至1940年時的白樺寮位於義州街,主要是作為事務人員和勤雜人員的宿舍來使用的。吉林街的那幢建築稱作“分室”,由石塚少尉擔任分室長。也許在平房根據地建成之後,“分室”改稱“白樺寮”了。“分室”和特務機關相毗鄰,當時原731部隊人員常常看到特務機關長秦彥三郎少將乘坐著派克汽車出入“分室”。

據中流先生說:“白樺寮原在吉林街15號,現巳成為地質勘測隊的車隊所在地。據公安局長的調查,那裏有地下室,是俘虜的中轉站,‘馬魯太’被運進這裏之後,再被送往731部隊。

“地牢鎖著,長時間沒有人進去過了。白樺寮是731部隊的轉運站這件事,早就查過當時偽政權當局的档案,查明這裏曾被憲兵和特務使用過。大家來哈爾濱之前,我們又請公安局調查了市內同731部隊有關的舊址,發現市內有白樺寮和白樺別墅兩個名稱,感到很奇怪,又向公安局長進行查詢,說根據接收時偽公安資料判明這裏就是白樺寮,是‘馬魯太’和抗日運動參加者(地下活動家)的轉運站。有時731部隊人員來這裏領‘馬魯太’,那時他們都脫下軍裝換上中國服裝。”總而言之,這一點得到了確認。

當時在場的人對突然闖進來的我們,投以驚奇的目光。當我們說明來意之後,他們便欣然做了我們的向導。“白樺寮”後面那座二層樓的地下室裏,有一米左右寬的走廊,在一邊排列著八個像口琴孔一般的房間,門上都帶有門閂,裏面的確就是地下監獄。向左最裏面的房間是“水牢”。裝有鐵欄杆的大門緊閉著,而且上了鎖。現在,其中一間做了休息室,燈光下有兩位婦女在休息。

當我提出希望看一看裏面的水牢時,情況立即發生了變化。一位長臉,似乎是負責管理的青年人跑過來,板著面孔責問道:“是誰允許你們進到這裏來的?”

雖說我們是得到許可來的,但可能事先沒有和有關方面進行聯系,於是,本來很友好的人,表情也變得難看了,氣氛似乎變得緊張起來。不管怎樣,我們又回到了“白樺寮”的外面,並向管理人員解釋:到這裏來是為了進行采訪,但仍然沒有得到他們的諒解。許多人從“白樺寮”的窗口注視著我們,其中有一個在罵我們,雖然沒有翻譯,但可以明白,他是讓我“滾出去!”我覺得在一部分中國人民的心靈深處仍然存在著反日情緒。中國東北是遭受日本侵略最深的地方,雖然戰爭已過了37年,但是,那種被侵略的傷痕仍然深深地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最近發生教科書問題後,立即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感。

由於中流先生從對外友好協會取得了批件,所以,緊張的氣氛暫時緩和下來。那位管理人員拿著手電和鑰匙,給我們做了向導。

這裏的“水牢”比其他地牢深1.5米左右,是一個水牢的布局,裏面堆滿了廢料和破爛。手電照出了墻上寫著的“水牢”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