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蒼梧王(第5/5頁)

沈攸之面臨一個抉擇,兩人關系不錯,是兒女親家,蕭道成的長女嫁給了沈攸之的三子。沈攸之清楚地知道,這位親家翁是要做皇帝的。沈攸之的地位和戰功在蕭道成之上,而且還是宋明帝托孤的重臣,能不能甘心跪拜於蕭道成腳下?

如果蕭道成是個大英雄,或許沈攸之會就此臣服,可蕭道成是如此的平凡。

沈攸之出身農夫,晚年喜歡讀書,手不釋卷,能夠熟記《史記》《漢書》中的許多典故,常嘆息說:“早知窮達有命,恨不十年讀書。”沈攸之對命運頗有感觸,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農夫成為王朝方面大員,難道沒有命運的成分在裏面?

如何掌握命運只能靠讀書。沈攸之恨不得早十年讀書,可他沒有機會了。一個鷹犬只會用武力武裝自己。沈攸之經營著獨立王國,招兵買馬,荊州軍已達十萬,戰馬三千匹。對於反叛者,無論逃到海角天邊,也躲不過沈攸之的追殺。

蕭道成很早就開始注意他,在沈攸之身側埋了兩顆釘子。鎮守襄陽的張敬兒和鎮守武昌的長子蕭賾,時刻注意荊州動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英雄的豪氣,也是英雄的無奈。沈攸之要與蕭道成一爭天下。

大霧彌江,荊州五萬水軍向東進發,途經夏口,沈攸之犯下一個錯誤。在武昌守將柳世隆百般挑逗下,沈攸之兵圍武昌。他完全可以棄武昌東下,可他認為武昌不取,荊州軍的後勤補給線會受到嚴重威脅。

他不知道,為了對付他,蕭賾苦心經營武昌數年之久。一代奸雄沈攸之比劉休範敗得還要慘,沒望見南京城。武昌攻了一個月沒有打下來,張敬兒兵發江陵,抄了後路。荊州軍逃散,沈攸之敗走華容道。曹操憑與關羽的老交情從華容道逃生,沈攸之走投無路,無家可歸,自縊於林中。

隨著沈攸之的死,蕭道成登基了。禪讓前,小皇帝劉準哭泣著說了一句話:“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王家!”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

——唐·韋莊《台城》

建康城頭升起“蕭齊”的大旗。蕭道成懷著淩雲壯志登上皇帝位,對天下臣民的演說詞是:“使我治天下十年,當使黃金與土同價。”上天終究沒能給他十年時間。南朝依舊是南朝,江南沒有變化,而大江之北,波譎雲詭,翻天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