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瞧這一家子(第2/8頁)

蕭家子弟讀書各有目的。蕭綱讀書為了吟詩做文章。蕭綱大文學家、大詩人。觀察一個人是否某一行業的名師大家,除了看成績之外,看此人有沒有創意。蕭綱寫文章做詩有個口號,“文章且須放蕩。”用現代話講,寫文章要寫女人,寫愛情,寫風花雪月,寫隱私,寫床上事。

蕭綱的觀點被宋明社會視為驚世駭俗。有時候,真理需要穿透千年迷霧才能驗證。近代社會,托爾斯泰、曹雪芹、雨果、瑪格麗特等大師寫女人談愛情。現代社會,村上春樹、賈平凹、六六等作者更是揪住性愛不松筆,反反復復,如此而已。色情文學的作者們更需給蕭綱立個牌位,上上香火。廟門的楹聯題上蕭綱的傳世名言:“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

蕭綸讀書為了取樂,把荒唐經典化。壞人都會幹壞事,但是把壞事幹得有新意有內涵全指胸中的墨水。蕭繹為什麽讀書呢?為算計人。

蕭衍能文善武,自然希望兒子們文武雙全,有一次問蕭繹:“孫策在江東,於時年幾?”蕭繹答道:“十七。”蕭衍道:“與你同歲。”

三國演義呼孫策作小霸王,沖鋒陷陣,所向無前,十七歲喪父獨創江東大業。蕭繹不善騎馬,何止不善,根本不會騎,當然不希望做孫策,自詡諸葛孔明。論治國,論謀略,蕭繹不及諸葛亮。論文采,論讀書,論做詩,論算計人,諸葛孔明甘拜下風。

蕭宏的兒子蕭正信從小不聰明,卻又喜歡附庸風雅,整天搖一把白團扇。身為堂兄的蕭繹取笑人家,假做好意題寫八個字。蕭正信不解其中嘲諷的意味,搖著團扇穿堂入戶,招搖過市。

傻瓜不放過,聰明人更不放過。義興昭長公主嫁給瑯琊王氏王琳生了不少兒子,其中八九個兒子當世名氣極盛,粉絲極多。蕭繹嫉妒,把兵戶出身的小舅子王珩改名叫做王琳。每逢與王氏子弟相遇,蕭繹便將小舅子喚來,或者時常提起小舅子的名字。南北朝重家諱,王家子弟一聽父親的名字生氣的生氣,逃跑的逃跑,哭泣的哭泣,蕭繹心滿意足,洋洋得意。瑯琊王氏畢竟是望族,若是那般小族人家的子弟才華學問高過他,比如劉之遴,直接毒

史書評價蕭繹“性好矯飾,多猜忌。”壞人喜歡讀書,有了知識,惡毒。蕭繹是最典型的代表。老毛說過“讀書越多越反動”,就是指這種人。這種人想當皇帝,其不擇手段,其卑鄙下流,可想而知的。

有一件事最令人驚駭。蕭繹聽到五哥蕭續去世的消息,非但不悲傷,反而興高采烈,高興得一躍三尺,連鞋都撐破了。親情淡薄到極點,仇恨占據靈魂。其實兩人小時候非常要好,因為蕭繹的母親阮令嬴之所以得到蕭衍的寵愛完全倚仗蕭續的母親丁令光。

阮令嬴是誰?她本姓石,蕭遙光的妃子,後來蕭遙光敗亡,被東昏侯蕭寶卷收了去。蕭衍入建康,從蕭寶卷的妃子裏選了四個女人,潘玉兒、吳氏、佘氏,還有石令嬴。由於範雲多嘴,蕭衍把佘氏賜給大將王茂,潘玉兒不忍背叛蕭寶卷自縊而死。也就是說蕭衍霸占蕭寶卷兩個女人,所以要給石令羸改姓。兩個女人生了兩個兒子,一個蕭綜,另一個即是蕭繹。蕭綜自認為是蕭寶卷的遺腹子,拒不承認父親,跑到北朝去了。蕭繹天監七年生人,實實在在蕭衍的親生兒子。

丁令光與阮令嬴關系親密,蕭續和蕭繹“少相狎”,相當於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和秦鐘。兩個少時好友反目成仇緣自一個女人李桃兒,蕭繹任荊州刺史時結識的紅顏知己。李桃兒長得並不漂亮,但是才慧過人,當世才女。南朝才女如雲。南北朝時期女人地位在中國歷史中數一數二。不講三從四德,不講從一而終,不講無才便是德。宮體詩的繁榮離不開一大批女性讀者的支持。李桃兒,其中的佼佼者。蕭繹離任時攜李桃兒入京城建康。宮中管制嚴格,李桃兒無名無分不得進入皇宮。這種閑事一般人懶得管,偏偏蕭續告了一狀。蕭繹只得將李桃兒送回荊州,離別時賦詩一首,題目叫做《送西歸內人》:“秋氣蒼茫結孟津,復送巫山薦枕神。昔時慊慊愁應去,今日勞勞長別人。”

蕭繹也算多情種子,不明白蕭續奈何拆散有情人,莫不成兩人舊情未斷。蕭續男兒中的大丈夫,勇武有力,騎射過人,被蕭衍譽為我家任成王,比作曹操的那個黃須兒曹彰。獨眼美少年千古罕遇,也許蕭續出於嫉妒吧。

蕭續的兒子蕭應值得一提,不是太聰明,而是有些弱智。蕭續死後,蕭應第一時間視察庫房,發現一堆堆的金塊,問身邊的隨從,“這東西可以吃嗎?”隨從道:“不可以吃。”蕭應說:“既然不可以吃,你們都拿走吧。”題外故事,浪費大家一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