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弄假成真

得到我的授意後,王石雷裝出一副非常恭敬的樣子,對眾人說道,“各位大人都是從京師裏來的吧?難怪不知道西北的種子行情啊!”

“此話怎講?”呂蒙正皺著眉頭問道。

王石雷嘆息了一聲,搖了搖頭道,“唉,西北苦寒啊!京師地處中原繁盛處,物產自然豐富,價格也公道,而西北地處偏僻,多年來兵禍連接,土地荒廢甚多,物價飛漲,別處的東西賣一兩銀子,西北的至少五兩才能買到,更不用說像種子這樣不容易搞到的緊俏物資了!五兩銀子一擔的價格,絕對不能說是太貴了!諸位大人若是心存疑慮,不妨找些當地人來問問,自然就知道其中的辛苦了!老實說,楊大人帶著那麽一點點軍費來到西北,能夠支撐到現在,全是仰仗著地方上百姓們的大力支持,還有他開辦的各種實業來賺錢,否則的話,五萬兩的軍費,不消一個月便花光了,更談不上什麽屯田了!”

“西北的物價這麽貴啊——”眾人聽了以後頓時有些吃驚,沒有想到西北的情況如此令人擔憂。

“可不是嘛——”王石雷誇張地指著桌子上面的茶水說道,“就如這水,在西北就彌足珍貴,以往在天旱的時候,莊稼們可是存活不了的,自從楊大人來到西北視事以後,不但用兵如神,將黨項李賊擊回河西,更帶領我們西北的官民發展生產,構建了大量的水利工事,如今新開墾出來的田地,大都有了供水保障,再不必擔心天旱了!”

“真的嗎?”有個官員以前來過西北,見識過年景不好時的旱狀,有些懷疑地問道,“西北到了天旱的時候,連地縫都裂開了,可謂是赤地千裏,區區幾條溝渠,怕是不濟事吧?縱使有些水分,也被毒辣的日頭給蒸發掉了,怎麽能夠保證水分不流失?楊大人便是再有本事,也架不住老天不作美,在西北修建溝渠,收效甚微了。”

“這位大人確實很了解西北的實情啊!”王石雷先是贊嘆了一句,然後不緊不慢地回答道,“可惜你卻低估了楊大人的智慧!”

“哦?”那人一怔,有些不可置信地問道,“莫非楊大人真的將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王石雷在眾人的質疑目光中,非常肯定地點了點頭道,“那是自然!若是諸位大人有興趣,不妨去實地看一看,便知道在下所言不是誇大之辭!”

眾人將目光放到了呂蒙正的身上,雖然沒有說什麽,但是臉上的意思很明顯,都想去見識一下我究竟用什麽辦法解決了這個用水難題。

呂蒙正的心裏也很癢癢,於是便說道,“楊大人有此創舉,於國於民都是好事,我們怎麽可以路過而不見識一番?還請帶路呀——”

我曬然一笑道,“西北的經驗比較特殊,與他處不同,諸位如果真有興致,楊某人自然不能推辭,正好各位大人也可以看一看西北屯田的成就,指點一番。”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我們便出了衙門,一同騎馬坐轎,往城西北的郊外行去。

我一邊在前面帶路,一邊給眾人介紹西北的情況,“西北土地貧瘠,地下水源稀少而蒸發量多,從而造成的鹽堿化土壤,通常難以耕墾種植,古人稱此等為舄鹵之田,乃不生五谷也。對於這些鹵地,最有效的改良方法,就是開渠灌溉,以水沖除鹽堿,因此無論西北還是關中,溝渠甚多,皆起因於此。”

呂蒙正不甘示弱地接著說道,“史記中的河渠書有雲,臨晉民願穿洛以溉重泉以東萬余頃故鹵地。誠得水,可令畝十石。於是為發卒萬余人穿渠,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龍骨,故名曰龍首渠。作之十余歲,渠頗通,猶未得其饒。因此老夫看這個溝渠在西北的作用也有限的緊,未知楊大人能有什麽良策。”

我笑而不答,領著眾人繼續往前走。

在我來到西北以前,並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直到自己開始指導眾人屯田的時候才有所察覺,這就是中國北方古代早期興修專門用以灌溉農田的大型水利工程,其引水澆地的首要目的或主要出發點,究竟是為土壤增加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還是用流水來沖刷土壤中的鹽堿?我認為,後者至少可以與前者比肩並列,甚至超出於前者之上,三秦諸地,土壤的鹽堿性都比較嚴重,若是沒有一個改良的方法,想要豐產確實不易,秦人賴以富強並最終吞並六國最為關鍵的農業基礎,便是建立在這溝溝渠渠之上。

走了不久之後,便見到阡陌縱橫,一片片綠色的田野盡收眼底,眾人仔細看了一遍,卻沒有發現有溝渠和流水出現在視線中,於是都感到非常疑惑。

“楊大人,那些田間的小房子,是用來做什麽的?”呂蒙正看了看,終於發現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便向我發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