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遺言

浪頭很大,但要看在誰的眼裏。

螞蟻眼中的滔天巨浪,不過是世人潑出的一碗水。

世人眼中的滔天巨浪,在長孫無忌這尊大佛眼中,也不過就是舉手一按的事兒。

長孫無忌是宰相,而且是宰相班中第一人。

北衙禁軍少而精,歸皇室直管!南衙禁軍則龐大數倍,皇帝也不能直接調動,要通過南衙來指揮,南衙指的就是宰相。

所以,執金吾闖到西市抓人,只不過傳來長孫無忌一道口令,而且並非長孫無忌親自下的口令,因為這尊大佛還不知道負有京城治安的金吾衛假公濟私,跑去西市拿人了。

他只是聽了黃縣丞源源本本的匯報,聽說這件越鬧越大的事件起因竟是源於一個自隴右來,今效忠於“大商賈”王恒久的人,一個名叫劉嘯嘯的人,便勾起了心頭舊恨,所以淡淡地說了一句:“本相接到密報,西市王恒久欺行霸市,嘯眾作亂,著南衙理會一下!”

宰相風範,一語盡出。

本相接到密報……

他接到了誰的密報?沒有人會去問他,就算驚動了皇帝,皇帝也不會如此刨根問底,所以他說是密報,那就是密報,既然是密報,就是有含金量的消息,你得相信!

西市王恒久欺行霸市,嘯眾作亂。

這一句話,就給這個案件定了性質。首先,錯肯定是王恒久一方,不用費心調查孰對孰錯了,揪住王恒久一派往死裏打,就是政治正確。而且,案件的層次也限制住了,惡霸豪賈欺行霸市引發的大騷亂,這樣一來事情鬧得再大,性質也就那麽回事。哪怕只有三個人舉旗造反,那也是造反,要上報天子的,但商賈們為了爭利聚眾械鬥,這等小事就不用皇帝操心了。

最後一句:著南衙理會一下。

理會一下,這句含糊打得也好。究竟理會到什麽程度,宰相大人沒說。你自己領會吧!按照慣例,既然上面定了調子,被定為受打擊的一方,就必須得受到秋風掃落葉一般的無情對待。

如果打壓太過了,上邊回頭即便打你兩板子,心裏頭對你也是中意的,前途無量。執行不力,那就是不唯上命是從,你會在上司心中被劃進黑名單的。

這些官場門道,南衙將領們自然也清楚。所以,當宰相大人這句話傳到南衙的時候,南衙將帥立即就明白自己該什麽立場了,當下不惜動用軍驛快報,飛馳西市,撤回了軍隊。

今人也好,古人也罷,常受大人物被包裝過的光環、公開表現的行止所蒙蔽,以為他們就是如何的超脫於普通人。其實要說他們的見識、智慧、手段、能力,那必然是遠超普通人的。

但要說七情六欲、愛恨怨憎,其實不但未必超脫於普通人,反而因為超脫於普通人的身份、地位、權力,所以會有放大之效。

戰國時期魏國中大夫範雎失勢,逃亡秦國,獻遠交近攻之策,被拜為上卿。發達之後,落魄時於他雖有一飯之恩的,亦有厚報;哪怕只是給了他一個白眼的,也要往死裏整,即是如此。

西晉時開府儀同三司的孫秀,僅僅因為潘嶽曾經對自己不夠恭馴,掌權後就對他動了手手,自言昔日潘嶽對他的怠慢,“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又有那明朝嘉靖年間,新帝登基,贊嘆王守仁的功績,決定調他入京任職,結果遲遲不得執行,最後皇帝反復催問,才給了王守仁一個有名無權的南京兵部尚書。

原因就是,當時權傾朝鮮,猶在皇帝之上的楊廷和從中作梗。楊廷和也算一代名相了,雖然也有收黑錢、循私情的問題,但人無完人,總得來說,對社稷的功遠甚於過。

但是他和王守仁的老上司王瓊矛盾很深,就因為和王守仁的老上司不對付,就壓制著堅決不讓王守仁上位,哪來的宰相肚裏能撐船?

長孫無忌言出法隨,說一不二多久了?幾時還受過他人羞辱,當初因為賣了幢有瑕疵的宅子給褚龍驤,被那粗魯軍漢堵門叫罵,丟盡了臉面,一時在長安市上傳說好久。

長孫無忌沒有因此使人去收拾那個隴右劉嘯嘯,已然是極為大度了,而今劉嘯嘯既然犯到了他的手上,焉有放過的道理?

宰相大人一句話出口,風向立即就定了。

王恒久倉惶回到自己的住處,一連寫下十二道拜貼,遣人分送太仆寺、中書侍郎府、察院、左金吾衛、右千牛衛、秘書少監、中書舍人、京兆府、大理寺等官署,無一例外的,人不見,拜貼不接。

不但沒人接,之前曾往長安縣充當急先鋒的司馬興風禦史大人還風風火火直奔西市,當然,不是給他雪中送炭來了,而是當場指斥長安縣治理不力,禦下不嚴,竟爾鬧出偌大陣仗,要求從速、從嚴,懲辦兇手。並且繼續“風聞”,聽說此事罪魁禍首,乃西市“大商賈”王恒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