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諾臯記Ⅱ:詭幻之花 重現的鏡子

在《酉陽雜俎》中,向你展現了一面這樣的鏡子:

荀諷者,善藥性,好讀道書,能言名理,樊晃嘗給其絮帛。有鐵鏡,徑五寸余,鼻大如拳,言於道者處得,亦無他異,但數人同照,各自見其影,不見別人影。

在中國古代,鏡子很早就出現了,當時的銅鏡、鐵鏡基本上已能把人的模樣照清楚了。鏡子是志怪筆記中的常客,不時地圍繞著它出現怪異現象,如唐朝初年即有著名的傳奇小說《古鏡記》。《酉陽雜俎》中記載了幾則與鏡子有關的故事,比如元和末年海陵人夏侯乙庭院前驟生百合花,大常花數倍,眾人異之,在花下挖掘,得匣子十三層,每層裝有一面銅鏡,第七層的鏡子甚為奇異:“光不蝕,照日光環一丈。”

而本故事說的是,有叫荀諷的,喜道家之術,樊晃敬重其人,曾贈送其錦繡帛。樊晃是中唐初期詩人,在唐代宗時任潤州刺史,最著名之處在於他是第一個收集和編輯杜甫詩集的人。接著說荀諷,此人家中有面年代久遠的鐵鏡,直徑五寸多,據說是從得道者那裏得到的,這面鏡子的神奇之處在於:幾個人一起照鏡子,每個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而看不到別人的影子。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鏡子是人類制造的用以復制自身的器具,具有特別性。在文學家那裏,鏡子甚至是一種隱喻:是客體存在與主體感覺之間的介體。法國“新小說”主將羅布-格裏耶甚至將自傳命名為《重現的鏡子》。而現在,將一面神奇的來自唐朝的鏡子展現在你面前,你會看到鏡中怎麽樣的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