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飛波淩步

下面這則傳說,因一次鬥寶比賽發生了轉折,頗戲劇性。

故事說的是:陜西鹹陽嶽寺藏有南北朝時周武帝宇文邕的皇冠。上面綴有一顆珠子,人們不認為它有多珍貴。武則天時的一個夏天,有士人去揚州收債,路過該寺,看到其珠,戲而取之。當時天氣炎熱,士人脫衣吹涼時,順手將珠子裹在褂子裏,放在金剛塑像的腳下,但在第二天走的時候,忘記拿了。

這一天,士人抵達河南陳留地界,宿於客棧。恰巧有幾個胡商也住在這裏,晚上無事,他們進行了一次鬥寶比賽。按史上記載,在唐朝時,身纏萬貫的胡商經常聚在一起進行鬥寶,比拼自己的財富實力。唐朝畫家閻立本曾畫過《異國鬥寶圖》。鬥寶比賽自然吸引了客棧裏的人,大家都來觀看,當中也有我們的主人公。

鬥寶開始了,胡商之寶,確實令人眼花繚亂,有些寶物看上去很普通,但被胡商視作珍品,有的甚至成為最後的贏家。不精通珍寶古玩的人自然難以理解。士人看得著迷,無意間,他聽到為首的胡商說:“若我手中有北周武帝皇冠上的那顆稀世之珠,看你們誰人能敵?!”

士人一驚,想起自己放到鹹陽嶽寺內金剛塑像腳下的褂子和那顆珠子。他插了一句:“你們說那是一顆稀世之珠?我見過這顆珠子。”

諸胡商大驚,一起把臉轉向士人。為首的胡商道:“很久之前就知道華夏中土有此寶珠,我們一直在尋找,實在是想得到它。”

士人說:“但已被我遺棄。”

諸胡更驚,繼而嘆息,為首的胡商說:“若你還能找到那寶珠,我們當會用重金購買。”

士人道:“我急著往揚州收債,恐怕難以為你們尋找該珠啊。”

為首的胡商問:“對方欠你多少錢?”

士人答:“五百千錢。”

為首的胡商笑道:“我現在就給你五百千錢,但有勞你回還取珠。請注意,這錢只是你的來回路費,等你取了珠寶,我們當再給你購買它的費用。”

士人見還未到遙遠的揚州就把錢拿到手,自然很高興,愉快地接受了胡商的要求。他重返鹹陽嶽寺,跑到金剛塑像前,見自己的褂子還塞在那裏,打開一看,珠子也在。

士人再次返回陳留客棧,將那珠子交與胡商。胡商大喜,大擺宴席,飲樂了十多天,以祝賀得到這天下奇寶。當然,這時候雙方還沒談價格。宴會結束後,為首的胡商問士人:“你打算賣多少錢?”

士人想了半天,鼓足勇氣,報了一個自己心目中的天價:“一千貫錢吧!”

為首的胡商哈哈大笑:“你竟如此羞辱此珠!我們給你五萬貫錢!”隨後,諸胡商集資將該珠買下。

士人只剩下在那流汗了:“這顆小珠子真的值這麽多錢?”

為首的胡商說:“當然。不如你隨我們而行,看看它的神奇用處。”

士人跟隨胡商上路,一路前行,來到海邊,上得大船。在船上,胡人架置銀鍋,將醍醐即酥酪油倒入裏面,煮得滾燙沸騰。隨後,又以金瓶盛著那珠子,將其放置於酥酪油中繼續煎熬。

七日後,海上浪起,有二老人及隨從數百人自海中出來,持無數寶物,獻與胡商,要求贖回自己的東西。贖什麽呢?士人不解。為首的胡商不肯。幾天後,他們又帶著更貴重的物品來贖,寶物漸漸堆積如山。胡商依舊不答應。那些人哀求了一個多月,但仍未說動胡商。後來有一天,那些人散去,海中湧出兩名龍女,美麗無比,雙雙投入盛有珠子的金瓶中,與那珠子合為一體,變成油膏。

士人奇怪,問:“先前從海中來的二老人說要贖東西,贖什麽呢?”

為首的胡商道:“我們的珠子,是天地間之奇寶,應有兩名龍女衛護。那二老人乃是龍神,欲以寶物來贖其女。我的目的是超凡成仙,豈會為世間俗富所動?!”說完,他將瓶中油膏塗在腳上,大喊一聲,遂離開所乘之船,在海面上淩波飛步而去。船上的其他胡商不平:“此珠乃我們一起購買,你為何獨享其利?就這樣走了,我們又怎麽歸還故國?”在海上飛步而行的為首的胡商高聲道:“你等可將瓶中所剩油脂塗在船幫,如此即可順風還家。”

鹹陽嶽寺後,有周武帝冠,其上綴冠珠,大如瑞梅,歷代不以為寶。天後時,有士人過寺,見珠,戲而取之。天大熱,至寺門易衣,以底裹珠,放金剛腳下,因忘收之。翼日,便往揚州收債,途次陳留,宿於旅邸。夜聞胡鬥寶,攝衣從而視之,因說冠上綴珠,諸胡大駭曰:“久知中國有此寶,方欲往求之。”士人言:“已遺之。”胡等嘆恨,告雲:“若能至此,當有金帛相答。今往揚州,所債幾何?”士人雲:“五百千。”諸胡乃率五百千與之,令還取珠。士人至金剛腳下,珠猶尚存,持還見胡。胡等喜抃,飲樂十余日,方始求市。因問士人:“所求幾何?”士人極口求一千緡,胡大笑雲:“何辱此珠!”與眾定其價,作五萬緡,群胡合錢市之。及邀士人,同往海上,觀珠之價。士人與之偕行東海上,大胡以銀鐺煎醍醐,又以金瓶盛珠,於醍醐中重煎。甫七日,有二老人及徒黨數百人,賫持寶物,來至胡所求贖,故執不與。後數日,復持諸寶山積,雲欲贖珠,胡又不與。至三十余日,諸人散去。有二龍女,潔白端麗,投入珠瓶中,珠女合成膏。士人問:“所贖悉何人也?”胡雲:“此珠是大寶,合有二龍女衛護,群龍惜女,故以諸寶來贖。我欲求度世,寧顧世間之富耶!”因以膏塗足,步行水上,舍舟而去。諸胡各言:“共買此珠,何為獨專其利?卿既往矣,我將安歸?”胡令以所煎醍醐塗船,當得便風還家,皆如其言。大胡竟不知所之。 (《廣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