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三十年往事(第2/2頁)

歸還蒲州後,沒多久,邵進脖子上的傷口就徹底平復了。在後來的日子裏,他改姓換名,漫遊各地。

再說周智光,當時仇家甚多,其中包括陜州節度使皇甫溫。有一天,皇甫溫軍中的監軍宦官張志斌來華州,周智光輕待無禮,前者很不高興。交談中,談到了唐朝大將仆固懷恩。仆固懷恩出自鐵勒族,在當時屬於比周智光更勇猛的戰將,在鎮壓安史之亂中,為郭子儀的部下,無往不勝。大亂平息後,朝廷疑其有異志,仆固懷恩遂反攻長安,但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秋的進軍中猝死。張志斌說:“安史之亂雖平,但時局艱難,我等應同心協力,可不要像仆固懷恩那樣不聽朝廷命令。”

周智光冷笑:“仆固懷恩豈有反狀?!即使他違命不到長安朝見,也是因你等鼠輩作威作福,讓他心存疑慮。我本不想反,但聽了你這番話,那就為你而反了吧!”說罷,叫人立馬把張志斌人頭砍下,剁其肉令他的隨從人員吃下。

周智光狂暴如此。盡管妄殺朝廷命官,但長安的唐代宗依舊不敢對周智光下手,而是加以寬撫,升任其為尚書左仆射。安史之亂以後,中唐的情況就是這樣,驕兵悍將,無懼長安。卻說朝廷方面,到了大歷二年,才痛下決心,解決周智光的問題。唐代宗秘密召見郭子儀的女婿工部侍郎趙縱,叫他傳詔給郭子儀,捕殺周智光。當時,郭子儀的鎮地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若傳詔於郭,須過同州(今陜西大荔)、華州(今陜西華縣),這正是周智光的地盤。趙縱小心行事,將密信寫於帛上,置於蠟丸中,遣家童間道而行,這才送至郭子儀軍中。這一年,戰神郭子儀已七十歲了。平息完安史之亂後,他又於兩年前平息了仆固懷恩的反叛,此時正在軍中休養。接到密詔後,他隨即起兵。對於周智光來說,這仗沒法打了。還未接戰,他就被部下刺殺,獻首級於郭子儀軍中。

卻說時光流轉,三十年後,即唐德宗貞元十二年,當年周智光軍中的從事崔颙,已為官宋州,一日晨升衙,手下稟報,有一人投遞名片,說是故舊。崔颙好奇,名片上的姓名,並不熟悉。於是召見。來人已是白發,落座後相視良久,緩緩道:“明公曾為華州刺史周智光的從事,當年為我鳴不平……”

往事浮現,崔颙乃悟,來人正是自己以前的同事邵進啊。崔颙唏噓良久,此是現實,又似夢境,其人當年已死,而今坐於眼前。無須多問,崔颙大宴故人,互相訴說三十年的遭遇,知邵進這些年一直漫遊各地,做了自由自在的行腳之人。及至宴罷,崔颙想挽留邵進,後者婉拒,沒有辦法,只好贈之以絲絹,以表情誼。邵進不受,拜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