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寶藏之謎(第2/2頁)

當楊之侃說完後,圍觀的人一片驚呼:“哇,黃金!黃金!那麽多黃金!”此時正好裴家公子路過,問其故,得到回答後,將小安帶回家進行盤問。小安不說,被捆起來用鞭子抽。最終小安還是沒有透露實情。於是裴家公子進一步追問,小安依舊沒松口。裴家公子沒辦法,只好將小安關起來。這時候正好趕上有個畫工來找小安買丹砂。裴家公子感到奇怪,仔細問,畫工說:“我昨天在別人那裏花一百錢買了一斤丹砂,質量精好,甚是罕見,聽說是您家小安賣給他的,所以今天我直接找小安,向他再買點。”裴家人更相信關於金子的傳說了,再次追問小安,並以畫工為人證。小安想了想,說:“當時,挖到古磚後,確實得到幾塊金子,還有一些丹砂,但現在都沒了。”裴家人見終不能問出結果,於是又對小安一通亂打。好個小安,最終還是沒說出埋金子的地方。當天夜裏小安便破窗逃跑了。

後來,裴家有仆人從太原去河內郡辦事,在澤州(今山西晉城)遇到小安。兩人同在裴家打工,以前關系也不錯,小安就邀他去喝酒。正喝著,有人招呼小安,小安於是跟那仆人拱手告別。仆人坐在酒館裏琢磨,這小安怎麽會在澤州,難道來這裏取金子?

牛肅曾祖大父,皆葬河內,出家童二戶守之。開元二十八年,家僮以男小安,質於裴氏。齒牙為疾,晝臥廄中。若有告之者曰:“小安,汝何不起,但取仙人杖根煮湯含之,可以愈疾。何忍焉!”小安驚顧,不見人而又寢。未久,告之如初。安曰:“此豈神告我乎?”乃行求仙人杖,得大叢,掘其根。根轉壯大,入地三尺,忽得大磚,有銘焉。揭磚已下,有銅缽剅,於其中盡黃金鋌,丹砂雜其中。安不知書,既藏金,則以磚銘示村人楊之侃。留銘示人,而不告之。銘曰:磚下黃金五百兩,至開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下賊胡人年二十二姓史者得之;澤州城北二十五裏白浮圖之南,亦二十五裏,有金五百兩,亦此人得之。諸人既見銘,道路喧聞於裴氏子。問小安,且諱,執鞭之,終不言。於是拷訊,萬端不對,拘而閉諸室。會有畫工來訪小安,市丹砂焉。裴氏子誘問之,畫工具言其得金所以。又曰:“吾昨於人處,用錢一百,市砂一斤。砂既精好,故來更市。”裴氏益信得金。召小安,以畫工示之。安曰:“掘得銘後,下得數金丹砂,今無遺矣。”金寶不得,則又加棰笞治之,卒不言,夜中亡去。會裴氏蒼頭,自太原赴河內,遇小安於澤州。小安邀至市,酒飲酣招去。意者小安便取澤之金乎!及蒼頭至裴言之,方悟。(《紀聞》)

在這個故事裏,小安太頑強了,有點打死也不說的意思,無論裴家如何動用刑罰,他就是不松口。至於埋藏寶藏的地點,按古磚上說的:“磚下有黃金五百兩,至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一個二十二歲的姓史的流竄的胡人得到它;澤州之北、白塔以南,二十五裏,同樣有黃金五百兩,也將被此人得到。”難道小安就是姓史的胡人?在澤州酒館招呼小安的人又是誰?一連串的疑問留在小安的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