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計劃(第2/4頁)

葉昭又笑道:“不過鐵路線、電報線以及港口建設,我方政府願與各國商人共同投資,我方出銀四成,各國商人募銀六成,成立鐵路公司、電報公司以及港務管理局,但我廣東政府要占六成的股份。”

這是葉昭野心勃勃計劃的開始,架設香港到廣州的電報,修建廣州到佛山的鐵路自不必說,修建黃埔新港,則是因為黃埔老港水道比較淺,隨著船舶技術發展,高噸位的火輪船停靠不便,若想保持廣州貿易港口地位,向東南珠江口開拓新港勢在必行。

而為什麽要修建廣州到韶州的鐵路?同樣也是為了維護廣州貿易口岸地位。隨著上海崛起,因為距離絲、茶產地較遠、交通不便,加之洋商一直進不了廣州城,這兩年廣州的地位漸漸被上海取代,修鐵路到韶州,則使得江西甚至福建茶區的茶商重新將廣州作為茶阜的第一選擇。

而且簽訂這個和約,僅僅允許洋商在廣東全境行商,加之架電報修鐵路等等這一系列舉措就更會令洋商感覺到廣東新政的開明,會令他們意識到廣東會漸漸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使得他們重新匯聚廣州。

葉昭正是要令廣州重鑄輝煌,不說超越上海重新壟斷中外貿易的霸主地位,最起碼也要同上海並駕齊驅。

就不說這將會對民眾思想變革的作用,就說粵海關,因為現今南北不太通暢,戰事又密,粵海關不可避免的會被自己控制在手裏,若能和上海海關平分秋色,最起碼自己能截流些銀子,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被胡亂揮霍。

聽到葉昭欣然答應修建鐵路等等條款,巴夏禮驚訝的好半晌說不出話來,接著,他馬上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按照這位少年統帥答應的一個個條款,分明就是“封鎖全國,獨開廣東”的架勢,在廣東,好像什麽條件都行,想投資想賺錢,來吧,可想多開口岸,想進入中國腹地,卻是門被牢牢關死。

如此在可預見的將來,廣東一地就會成為中國同世界貿易的中心,前期投資修建鐵路等等的商人定會賺的盆滿缽圓。

可這畢竟,比自己預先估計中國人能答應的條件寬松許多,尤其又看著葉昭微笑道:“在廣東一地,我必然傳揚中外平等,令來華經商的各國商人不必擔心生命安全,行商糾紛,可同各國協商制定法典。”巴夏禮就更驚訝了,但如果能同按照國際規矩辦事的地方政府打交道,可比勉強進中國內地行商有誘惑力的多。

現在巴夏禮才感覺到,對面這位少年談判對手比自己想象的復雜的多,他,到底在想什麽?

“統帥先生,貴國投資百分之四十的資金卻要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我們完全不能接受!”幾名華商交頭接耳交換意見後,有洋商提出了異議。

葉昭本就是獅子大開口,實際上,用五成投資換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是葉昭的底線,這個“合資企業”的所有權,葉昭說什麽也要拿在手裏。

不過葉昭也知道,現在修建鐵路成本很高,實際上土地基本是不能折價入股的。比如正在西部大開發、鐵路建設蓬勃發展的美國,對於修建鐵路,政策極為優惠。各國商人均可投資,至於修建鐵路需要征用的土地不但白送給投資者,而且外加每英裏每側各6平方英裏的公共地塊,政府出售這些土地或轉讓給鐵路公司以幫助籌集建設資金。鐵路建成自然永遠歸投資者所有,只需同美國政府簽訂協議,包括繳納特別稅及一些特別條款,比如美國政府需要時,軍事用途或者政治用途,都可以免費使用其鐵路線等等。

是以自己獅子大開口,就說出百分之四十的資金吧,根本不可能拿土地頂數,那會是一筆天文數字的款項。

其它還好說,但廣州到韶州段,那可是二三百公裏,在這個時代,是相當長的一條鐵路了。

鐵路剛剛出現之時,造價極為高昂,一公裏鐵路,幾乎要五六萬英鎊,而近幾年隨著科技發展,每公裏造價才落到了萬英鎊之下,最近雷管等新技術的出現,令修建鐵路造價又低廉了一些,加之中國勞力低廉,幾乎可以不用工錢,征募大批有飯吃就幹活的苦力,但饒是如此,一些路段怕是要架橋開山,每公裏的造價怎麽也不會低於五千英鎊。

以五千英鎊、兩百六十公裏計算,那麽修建這條鐵路就要一百三十萬英鎊。廣東政府出百分之四十,則是五十二萬英鎊,一百七八十萬兩銀子。

加之修建港口等等款項,怕是要準備三四百萬兩銀子,這筆款子怎麽個著落?

不過葉昭卻是知道,早建設比晚建設好。此外銀子同英鎊匯率一直在貶值,尤其是十幾二十年後美國的美元從金銀本位制變成金本位,完全拋棄和銀子掛鉤之後,銀價更是大跌,現在一英鎊兌換三兩多白銀,幾十年後,卻是跌到了一英鎊能兌換八兩多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