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便戰(第2/3頁)

葉昭微微點頭,實則程祎所說,頗合他的心思,雖說歷史上意大利因為種種原因最後倒向了協約三國,但現今促使意大利倒戈的種種因素還未發生,與德國、奧匈親近的翁貝托國王更沒有被無政府主義者暗殺,加之中國的加盟,令德奧集團的實力足可抵抗協約各國,意大利人這一次站隊定然會仔細思量思量。

其實葉昭去年已經寫了一封長信給意大利國王翁貝托,旁人以為是禮節性問候,其實內容遠遠不止於此。

品了口茶,葉昭道:“同意大利結盟,支持土耳其境內各民族獨立……,嗯,你們外務部看來做足了功課。”話語簡單,外交政策卻由此而定。

程祎心中一安,剛剛說這番話他可是忐忑的很,道:“是,臣下明白了。”

葉昭這時臉上笑容漸漸不見,說道:“好了,議議新加坡的事兒,咱們的僑民被殺……”轉頭看向李鴻章,道:“少荃,你說說。”

樞密院會議中,雖然哈裏奇、韓進春等已經卸去了軍中職務,包括周京山等以前的政界老臣,但仍然是樞密院成員,樞密院,就好像顧問委員會的意味。

又如伍豐皓等幾名商界大才,同樣是樞密院成員,“大皇帝的親密朋友”,但在樞密院會議上,都是旁聽而已。

伍豐皓便是伍崇曜之子,父親病故後,成為伍家第三代掌門人。

樞密院會議,商界大佬大多不發言,更莫說現今議的是軍國大事,軍界哈裏奇、韓進春、趙三寶等,更是唯葉昭馬首是瞻,往往討論政事的便是李鴻章等人。

李鴻章肅然道:“一切聽從皇上聖諭。”

葉昭微微頷首,其實不管怎麽說李鴻章還是有其性格上的弱點,遇到這等關系國運的抉擇,他的魄力稍顯不足。

巡視左右,目光從一個個大臣的臉龐上掃過,葉昭心中輕輕嘆息,歷史大勢,想避免終究避免不了,若不亮劍,等協約諸國部署妥當,一點點壓縮帝國戰略空間,則自己這數十年的經營終究會化為流水。

可是這場戰爭很可能演變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將會是何等慘烈?

翻看著手上的資料,這些年來,歐洲各強國都在瘋狂擴軍,尤其是法國人,雖然由於拿破侖三世的狂傲和胡鬧在普法戰爭中失敗,但陸軍雄風不減,一直是德國最大的敵人。自拿破侖三世去世後,其子歐仁皇太子即位,是為拿破侖四世,同時政府與議會控制了政局,這種有序的過度即保證了帝國的穩定,又使得法國步入現代國家行列,普法戰爭後的十幾年,法國經濟快速增長。

俄國雖然被自己肢解,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經濟雖停滯不前,國民生活水平直線下降,甚至還不如六十年代,但許多貧困的俄國人認為這一切都是中國人造成的,是因為失去烏拉爾造成的,是以大多數俄國人都支持武力入侵烏拉爾公國,好似收復烏拉爾公國就能恢復昔日的榮耀,這個窮兵黜武的國家,據情報顯示,常規部隊達到了兩百萬,這還沒有將一些地方軍閥的武裝計算在內,而因為復興黨政府允許私人持槍,這個國家,幾乎可以全民皆兵。

大英帝國,更不必提,海軍具有壓倒性優勢,現在整合為五大艦隊,海峽艦隊(駐英吉利海峽)、地中海艦隊、印度洋艦隊(駐印度、新加坡)、太平洋艦隊(駐澳大利亞和美洲西海岸)、大西洋艦隊(駐南非和美洲東海岸)。

實際上,僅僅是其本土海峽艦隊便可以完全壓制剛剛起步的德國海軍,而五大艦隊中,現今最為龐大的為印度洋艦隊,次之的則為太平洋艦隊,不言而喻,其戰略調整針對的是中國。

就這樣,政策迥異的三個國家因為種種歷史原因結成了同盟,從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補劣勢的三國協約集團,實在是一個堅不可摧的軍事同盟。

剛剛擺脫羸弱的中國,真的能夠挑戰這個軍事集團,從而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寫下自己的篇章嗎?

一直以來,殺伐決斷如葉昭,此刻卻也不禁反復思量利弊得失。

桌上文函中,尚有對美國的經濟、軍事發展的分析,因為東方文明復興,科技昌盛,思想活躍,歐洲科技人才移民首選中國,其次才是美利堅,加之近年其鋼鐵、石油產業在投機性資本買賣中損失頗大,整體上,其發展態勢遠不是葉昭所知的那個美國。

終於,葉昭緩緩擡起了頭,“諸君,帝國新興,本該勵精圖治潛心發展,令我工農商三業步入康莊之路,我國並不強大,多年來依靠科技小利方執東方牛耳,對比泰西諸國百年變遷,帝國實任重道遠,此是對國家力量忠實之估計,非妄自菲薄。”

眾大臣都端坐聆聽,葉昭很少長篇大論,也從未這般語重心長與他們說心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