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天魔解體大法(第2/3頁)

高晉聽說了這事之後,他的第一個反應是立刻向北京稟報,但他被身邊的幕僚攔了下。幕僚提醒他,想一想這個時候皇帝的心情,還有割辮對於滿清統治的沖擊。這種事兒,他最好別去挑尖冒頭。

現任杭州城裏的杭州將軍還在,這是正牌子的滿人。他不也沒向北京上報麽,否則高家早就把消息傳給高晉了。

中國歷朝歷代的官方判定妖術或邪術的標準主要視其是否有叛逆色彩,凡是反抗官府和朝廷的就是妖術。而在滿清統治下割人發辮,這顯然是反清的。中國歷史上百姓起義的倡導者多半采取篝火狐鳴,符命圖讖等手段。這件事如果報上去,會掀起一場大案的。

要是太平年景,起大案也就起大案了。現在不是不太平麽。

“德公是什麽身份?兩江總督也,兼任江蘇巡撫,再兼河運總督,執掌軍政漕糧大權。位高權重,對皇上對大清的忠誠,天日可鑒。今陳逆進犯,德公夙興夜寐,憂心戰事,安得有暇再去顧慮他事?”

……

視線轉到江西。

湖口,只要對中國地理稍微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個地方在哪裏,又有著怎樣的重要地理優勢。中國第一大河流(長江)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此匯合,西與九江互為犄角,東與小孤山共為安慶咽喉;北濱大江,南控鄱湖,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是長江下遊水道的起點線,為“江西水上北大門”,“江湖鎖鑰,三省通衢”。

在這裏,前後鄱陽湖大戰,後有湖口九江之戰,朱元璋、陳友諒、石達開、曾國藩,一個個雄傑圍繞著這塊土地上演著一次比一次精彩的畫面。等到民國建立,李烈鈞湖口誓師,最後日本侵華時候的馬當湖口之戰。全是圍繞著這片土地。

現在陳鳴要做的也是征服這片土地,他手下的軍隊和守衛湖口的江西綠營,在陳家橋,在棠山,在龍山、法官尖、雙峰尖,在石山、老台山、鹽破山,你攻我擋,你來我往,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戰鬥。

一日兩三戰是低烈度,最巔峰的二月初五,龍山、法官尖、雙峰尖,復漢軍與江西綠營一日之內大小戰九陣。頻繁而激烈的戰鬥中,陳鳴用了四天的時間就徹底擊潰了湖口守軍,攻占了湖口縣城。

南贛鎮被打的落荒而逃,北上的四千士兵連同贛南地方的丁勇,還有南陽城守營的兩營兵,被復漢軍打落了全部的軍心鬥志。

現在擺在陳鳴面前的阻礙就只有九江。

江西就這兩個軍鎮麽,九江鎮全力防禦九江府,把對岸的湖口交給了南贛鎮北上兵馬負責守衛。現在南贛鎮在湖口敗得一塌糊塗,如果不是受到地理限制,甚至南贛鎮的殘兵想跑都難。

如此,陳鳴的敵人就只剩下對岸的九江了。

局勢進展到這個時候,陳鳴想起了歷史上太平軍與湘軍的那場湖口大戰,連敗了半年的太平軍一戰而滅湘軍水師,打的曾國藩都要跳河。

那一戰裏的情形放到眼下並不適用。因為敵我雙方的水面船只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

湖口大戰中的湘軍水師,以快蟹、長龍兩種為大型戰艦為驅趕,用以載輜重、糧食、食具、床位等。備以重炮,適合居中指揮,但船體笨重,轉柁不靈;另一種是輕巧靈變的舢板,便於沖擊戰鬥、但不便食宿、紮營,必須相互結合,相互依護才有戰鬥力。石達開瞅準了機會,利用湖口的地形優勢和自己的布置,一舉肢解了湘軍水師,加鳥去翼,如蟲去足,為太平軍這一戰的反敗為勝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可這都不適合眼前的戰事。復漢軍的水面船只倒是如歷史上的太平軍水師一樣,幾乎全部是民船改建,甚至改建都沒有建,直接就是民船拿來用了。負載小,只可安置虎蹲炮。而清兵的唬船與哨船也大哥別說二哥,一樣是劃入民船範疇的。

兩邊的戰船水準相當,全不具備承載重炮的功能,那就襯得凸顯出了清軍在湖口與梅家洲布防的堅固了。江西官府不計成本的往其中投入巨額的人力物力,於口內紮大木簰【木排】一座,小本簰一座。可這不是重點,也排不上大用場。因為湖口口內間距太小。清軍布置的重點的是湖口西岸九江城外的那一連串山頭山包:獅子山、灰山、茅山頭、牛頭山、團山、大山、青山咀、雞公嶺等等,皆有綠營民團安紮營寨,安置炮位,並還在梅家洲邊立木城兩座。高與站等,炮眼三層,周圍密排。營外木樁竹簽廣布十余丈,掘壕三重,上用大木橫斜搭架,釘鐵蒺藜其上。

沒有猛烈地炮火,這樣的防禦工事是很難攻克的。那一座座山頭高是不高,卻相距的很近,遠則不過三四裏,近則只有一兩裏,相互間支援方便,仿佛一條鎖鏈牢牢護衛著梅家洲到鄱陽湖大姑塘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