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內訌(第3/3頁)

但蘇州的蘇爾德卻以段秀林部系客兵,隸屬浙省,而江蘇深受戰亂之苦,銀根緊縮,於是拒而不應,只給了五百石糧食和一千兩紋銀,那糧食還是蘇州官倉的陳糧,讓段秀林深恨之。而據蘇州地面的傳聞,蘇爾德在用陳米換新米,不管是戰前還是戰後,不管是給當兵的吃糧還是給難民賑濟,用的都是舊米陳糧,只是程度好壞罷了。說的有鼻子有眼的。

那中間過手的糧食可是幾萬石十幾萬石的數字,如果傳聞屬實,蘇爾德就發大財了。

這才是陳子鋌來找段秀林哭訴的底氣,因為他們都站在蘇爾德的對立面。

段秀林默默地聽著,心裏卻沸騰起來。他痛恨復漢軍,也痛恨那些高踞要津,腐敗無能的文武大員。在他看來,復漢軍之所以攪動起天下風雲,河南湖廣的大員人人有罪,個個該殺。這才多長時間啊?起於魯山的復漢軍就打到江南來了,連續攻破荊州、武昌、安慶、南京等要害重地,這簡直匪夷所思。如果不是河南與湖廣的文武大員們太過無能,怎麽可能糜爛至此?甚至於陳家在打造槍炮兵甲的時候,河南地方官員就該早早的察覺了。如能早日報於朝廷,何至於有今天之禍事?

天下就是有了蘇爾德這樣的官,國勢才會驟然而崩!

段秀林打定主意,說:“如不嫌棄,就請陳先生暫留敝軍。是非曲直,自有澄清之日。”

作為浙江提督,段秀林背後靠的是閩浙總督,杭州將軍,不比兩江的差勁。尤其是眼下這般情形裏,兩江的文武大員還如何能跟閩浙的相比?官司鬧大了他也一點都不怕。

江陰的福興號糧行,從武漢大大賺了一筆的陳繼功【化名童力】,打正月之後那就是江陰的風雲人物。這為他福興號的擴張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復漢軍龔襲漢口可沒有網住陳繼功的船】但太過耀眼的個人光彩對他自身的隱蔽也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還好三月裏陳鳴直插南京城下,吸引走了所有人的目光,陳繼功這才松了一口氣。

現在福興號糧行的小客廳裏,陳繼功拿著一張大報,這是蘇州紫陽書院的老山長沈德潛所書的《討陳賊檄》:……我朝四帝盡為聖賢之君,深仁厚澤,涵濡百二十年。今上承嗣大統,憂勤惕厲,兵威四海,治具畢張,田不聞加賦,戶不聞抽丁,以敬天恤民之主,興聲罪致討之師,孰順孰逆?孰曲孰直?不待智者而決矣。

……在昔唐有範陽之亂,肅宗卒能中興;明有土木之變,英宗終能復辟。天心屬,危而復安,從未聞君無失德而反至於滅亡者也。

“沈德潛這該入土的老頭子,也不怕把整個沈家都填進去……”陳繼功突然的對整個紫陽書院都厭惡起來了。這個以‘朱熹號’為名的著名書院,名頭可大的很,在蘇州這人文薈萃之地,也能占據書院中的頭把交椅,絕對是人文精華之地啊。陳繼功作為一個讀了十年書的後進子弟,雖然今生注定跟科舉無緣了,但還是很敬仰的。結果現在……

沈德潛這個出生於康熙十二年,至今已經九十有六的老壽星,老祥瑞,江南士林的翹楚,讓他心裏突然想殺人。

但他覺得自己的堂兄肯定會對此嗤之以鼻,陳鳴很不耐煩‘士林’和‘清流’,而且陳繼功還知道,復漢將軍府現在正準備把儒家的‘文治’分開。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兒。可這也證明了一個態度,將軍府的大將軍和大都督,對於儒家都很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