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朝鮮來使(第3/3頁)

可是此次金基種和丁載遠一行人,乘坐戰船在吳淞口入長江,沿途數千裏,鎮江、揚州、南京、蕪湖、安慶、九江,武昌、漢口,入漢江之後的襄陽……

那些早早就印刻在他們記憶中的‘遼野之曠闊、皇都之神麗、通州舟楫之盛事’,與江南魚米絲茶之富庶、江河山川之壯麗,江海舟船之巨數,相比相較,似乎又不算是什麽‘了不得的’了?

就那麽一趟走馬觀花,金基種、丁載遠等就認定了復漢軍一統江山的勢頭銳不可當。當年漢城的‘意為’,乃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上國起兵不過三四載,席卷數千裏南國,將來一統天下,勢成必然。只是現下其根基尚未穩固。要想說服漢王與太子殿下同意出兵朝鮮,非旦夕可成之事。”

“我輩且不可沮喪。待來日分頭前往各部衙門,親貴府邸,上書叩首,痛陳危情。”

“金基種是沒有昔年李文翼公之才,但有李文翼之赤誠肝膽。”李文翼者,就是萬歷朝鮮之役時,李朝的大臣李德馨。這人在時任遼東巡撫的郝傑帳下,乞出援兵,立庭痛哭,辭氣慷慨。終日不退。郝傑為之動容。未及上奏。便宜調發本鎮兵馬五千人以副總兵祖承訓領之,在七月先渡江來救。結果因敵情不明,外加輕敵,在平壤大敗而回。【祖承訓就是祖大壽的爹】

從濟州島坐船直接行到吳淞口,然後富裕的江南,這個時候也正趕上春茶出市,大批的貨物順著長江源源不斷的運到上海,運到吳淞港。

第一次見識到吳淞港外帆影匆匆的一幕的金基種和丁載遠,都被那數都數不過來的大小船只驚呆了。這可不是運河裏走過的漕船,裏頭不乏二三百噸的大海船。對於朝鮮來說,二三百噸的大海船已經是了不得的大船了。

然後就是長江兩岸的富庶和廣袤。往來穿梭的一艘艘客船、貨船,很難讓人想象得到,這裏去年還在經歷戰爭。

戰爭的痕跡正在迅速的消褪中,這長江之中滾動的哪裏是江水,完全就是無窮無盡的財富。

這般富饒的土地,這麽茂密的人口,如果全力的運作起來,產生的人力、物力、財力,完全的投入到戰爭中,一統天下將是不可阻擋的。

沿途一路飽攬了長江兩岸繁華後的朝鮮使團,每一個人對陳漢的未來都充斥著信心。

金基種更是覺得之前朝鮮內部對於陳漢現下的力量的估計有誤,如此之陳漢,完全有力量立刻出兵朝鮮的麽。

丟失了南方的滿清對比朝鮮確實仍為龐然大物,但他們與陳漢的實力察覺絕不是朝鮮估計的那樣接近,而是很懸殊很懸殊的。

……

山東,泰安府東的範家集。

楊磊緊攥著一杆白蠟杆槍,心裏難以平靜。復漢軍三月裏傳來消息,讓他們在山東動一動,可楊磊他沒想到今天自己剛下山來,就跟一隊韃子馬兵撞上了。

這運氣真心有夠背的。難怪這幾天玩骰子,自己輸的一塌糊塗。

這些披著棉甲的韃子兵,可不好對付。也夠兇惡。

“將軍,韃子來了。”前武舉人劉陶遠遠望見前方塵頭大起,小聲提醒道。他是楊磊營的副手。可地位雖然很好,但無有楊磊發話,他根本指揮不動人。

楊磊極目遠眺,臉面上的神色一派平靜,內心再忐忑,面上不能露出怯意來,這是王經隆【王倫義子,清水教兩個主將之一】告訴他的。

“來就來了。老子害怕他們不成?弟兄們準備了,咱們今天就跟韃子死磕到底!”

“劉陶!”

“你帶一百人監陣!”楊磊把手一指,點了一個隊官。

“不管是誰,無有命令,膽敢後退一步者,都格殺勿論!”楊磊沉聲下令,劉陶拱手聽命。立即夥同那隊官率領一百人立於陣後,對著余下的士兵虎視眈眈的。楊磊手下剩余的幾百號士卒心頭無不一凜。

“弟兄們,狹路勇者勝!我楊磊別的不敢保證,但絕對會與你們並肩作戰,同生共死。決不做膽小烏龜,貪生怕死的棄你們而逃。倘若我拋棄弟兄,臨陣脫逃,劉陶!”

“有。”

“你的箭術全軍有名。看準了我這喉嚨。一箭射穿了他!”

“就是老子後退,也一樣死。今天就跟韃子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