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當家的,錢和臉面哪個重要?(第3/3頁)

李春紅沒能做一個著落,就不得不回城裏上班了。而他不知道,就僅僅是半個月後,重新用孩子長大了上學要花很多錢為理由說服了李家老兩口後,曾氏挑著擔子從西仁堡出發了,前往十幾裏外的一處工地。

曾氏幹的還是她在縣城裏做的老本行,前後兩個擔子,一個挑著饅頭,另一個挑著火爐煤炭和一盆雞蛋豆腐。

曾氏只是在親戚裏收了點雞蛋,按照之前的經驗,雞蛋這東西遠沒有豆腐賣的快。

可後來就發現那片工地上的人似乎真的不差錢,她的茶葉蛋居然供不應求了。然後她就不挑饅頭,專門下雞蛋和豆腐皮、豆腐塊了。工地上都有食堂,饅頭可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對面工地上有四五百號民工,每人一天一個雞蛋的話,累死曾氏也忙不過來。當然這只是她美好的一廂情願。

不過這茶葉蛋好賣麽,競爭對手也立馬出現。很快曾氏就發現自家攤子對面出現了個小媳婦,也開始賣茶葉蛋,立馬搶了她一半的生意。

可恨!

原本曾氏還滿心指望能靠壟斷經營,賣茶葉蛋賺它個盆滿缽滿。五分錢一個的茶葉蛋太便宜了,應該賣到一角一個最好了。可現在有了小媳婦出來了,美夢瞬間破滅!

就當曾氏想著是不是跟對面的小媳婦商量一下,兩家聯手漲個價。不說一角一個,好歹六七分一個啊!可她就發現這聰明人太多了——一個月不到,工地周邊賣茶葉蛋的冒出是好幾個。

之前沒人向著來工地買吃的,因為寶雞人都知道工地的食堂吃得好。可沒有人細細的想過,有的人吃了好的後就希望吃的更好,特別是這些人手裏有了錢後。

在這個時代,不是說你手裏有銀子就能天天在工地吃香的喝辣的。

不要說是肉了,雞蛋這東西就是在軍隊,也不可能保證每個士兵一天吃一個呢。

全中國有這個保障的只有童子營的一個階梯編隊和成均公學等少數幾家重點院校,國家補貼學生,一天一個雞蛋,一天一塊鹹魚鹹肉。

別看沿海地區的罐頭產業和海產品幹貨做的生氣蓬勃,產量不斷在加大,但這些量要是深入到內陸幾千裏地,放到兩萬萬這個基礎數字上瞧,看看平均量才有多少?

本來就只是四五百人的一個工地,兩家三家茶葉蛋還有的錢賺,可以說五六家七八家那就差勁了。

曾氏不是個沒志氣的,她在賣茶葉蛋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工人們嘴饞的這一事實,轉頭就大膽的不賣雞蛋了,她村子裏收雞蛋都越來越難收了。因為就在這一倆月時間裏,不僅僅這一個工地的邊上出現了小商販,整個寶雞的外延工地都有這種小攤位出現。

供需立刻就顯得緊張起來。

曾氏進行了產業升級,人家改賣天水雜燴了。

寶雞跟天水民間聯系還是很緊密的,天水的美食在寶雞名頭也一樣響亮。那正宗的天水雜燴是把雞蛋清和蛋黃攪勻,攤成薄餅。取鮮五花肉剁碎,放入鹽、粉面、花椒後拌勻,加在兩層薄蛋餅中間壓平,上籠蒸熟,切成條形,便做成夾板肉。以夾板肉為主,配以響皮條、丸子,澆上雞湯,撒上蔥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湯盆,量足湯多,葷素搭配,邊喝邊吃,不油不膩,味道鮮美。

曾氏沒那個途徑天天要新鮮的五花肉,那是腸子肚子下水,什麽都用上。配料能有的就有,沒有的就換別的,還特別弄了輛車子,天天把這炊事車拉到工地上。服務熱情,顧客至上,生意立刻做大了。

當曾氏把自家的炊事車再次升級換代,靠著西仁堡的官道辦了一家酒店的時候,並且不再只是李春紅一家人,李家的親戚朋友也紛紛攙和進其中之後,歡呼李春紅回家的呼聲就越來越高。更湊巧的是,正好政府也有了政策,要進一步加大個別重點鄉鎮的單位機構……

可是讓縣城的公員主動地回歸鄉鎮地方,這談何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