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新生(第3/3頁)

整個窯廠並沒有占用多少移民,滿打滿算就五十來人,這還連著運輸磚頭的車隊。可出產的磚頭,卻供應著整個小鎮使用。

這是每個移民點都必須的,不同於最初的木頭房,高腳樓,規模化的中國移民更向往磚房,哪怕是沒有被火燒過的泥坯築的房子呢。

陳鼎並不能看出這個移民點的建設合不合理,他觀察的只是這裏人的表情。移民外表透漏出的情緒是他們對現在的生活、期望最真實的展現。

這個剛剛進入運作的移民點,移民們的情緒還不錯。

至少這個廠房中的氣氛並不凝固、低沉,大雨大風帶來的不便當然讓很多移民苦惱,但給他們顯然對未來還充斥著信心。

灑在各個角落的生石灰很多都受潮反應掉了。空氣實在太潮濕了,就連廠房內部的墻壁都濕漉漉的迷起了水霧。可天上的烏雲依然沒有一絲要消散的意思。

陳鼎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膽小的人,當他也不敢這種天氣裏起航,萬一倒黴遇到了風暴,寶船沉底了他還不要虧死啊。

這個時代,坐船遠洋出事的可能性可比坐馬車出車禍的可能性高出太多了,也危險太多了。

陳鼎至今還記得自己親娘在自己即將離開南京的時候,那一臉的擔憂。

在距離這座窯廠七八裏的地方,那一片椰樹林的附近,一個三十戶、一兩百人的小村莊這幾日裏從無到有的出現在那裏。磚窯還沒有造好,移民們住的房子都是簡單的草房,現在則是好幾個連在一起的大帳篷,支撐在大雨大風之中。

所有的人都擠在這幾頂帳篷下,即使帳篷是大型帳篷,一二百人堆在一塊的滋味也是令移民們終身難忘的,他們就是坐船來巴島的時候,都沒有這麽苦呢。

這裏的小村莊就是巴克鎮的五個農業村莊之一,除了照看椰林,采摘椰仁,耕種是他們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每家每戶每人都分配著土地,以人均四到六口來計算,那就是有著二十畝地到三十畝地,整個村落本就有上千畝地,再加上每個人額外租種的十畝地,只要耕種得當,豐收的話,只這裏一個村莊的糧食產量就足夠整個小鎮居民全年的食用了。

老百姓是最講究實際的,他們可能不懂華夷大防,不懂忠君愛國,卻絕對懂得飯都吃不上了的後果。懂得是誰讓自己吃飽了飯,穿暖了衣,有房子住,有田地耕,是誰給自己希望。

政府的權威和統治在移民當中是十分牢固和深厚的。這些移民到南洋的人,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他們能夠依賴和信任的只有朝廷。搞移民竟然讓老百姓變得更加依賴政府和信任朝廷了,這可以說是陳漢搞移民搞出來的一項額外福利,是意外之喜。

風雨停了,太陽重新占據了天空。陳鼎離開了這個不起眼的小鎮,碼頭上停靠的大船在某個清晨,迎著剛剛出現的陽光消失在了碧波大海上。

他輕輕地來,也輕輕地走。沒有給巴克鎮帶來一丁點的改變,如同一個冷靜的旁觀者一樣看待著移民們如何艱難的渡過風雨。他沒有留下食物美酒,也沒有讓受著風雨折磨的移民們登上自己乘坐的寶船。

陳鼎的出現就仿佛一朵雲,不能給巴克鎮帶來任何的不同。未來的一切還都需要巴克鎮的移民們自己動手,開啟未來嶄新的生活!